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绍宋之一世长安 > 第11章 一世长安(9)(修)

第11章 一世长安(9)(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瑗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前世的他在人渣养父赵构的阴影下,数十年如一日活得如履薄冰、循规蹈矩,哪怕后来身为帝王,却也无法一展宏图、建功立业。

幸而上苍垂怜,给了他重来一世的机会,今生的他拥有了赵玖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让他感受到了前世从未有过的关爱和尊重。而赵瑗同样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赵玖这个让他重获新生的父亲。

因此,赵瑗也不复昔日的伪装,受赵玖影响,他不再如普通孩童的那样终日憨玩,也开始跟着父亲养鱼种桑,日常劳作不叫苦不喊累,父子俩的感情日渐深厚。

赵瑗前世虽然当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却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这一世有了父亲的照顾与疼爱,赵瑗也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心境也变得更加明朗。

如今父亲可是给了他一个好机会,如今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寄人篱下无所依靠的宗室子了,他也想学习爹爹做一个好皇帝。

赵瑗下定了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成为像父亲一样有作为的君主,为这片土地和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他不再逃避了,依旧如先前一样,隔三差五的跑去军营,与那些同样背负着前世记忆的将领们相聚。他们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共同追忆着曾经的辉煌与失落。

正所谓发昏当不了死,即使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个废物,岳飞没有看错人。赵瑗深知,他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重托。那些曾经对他寄予厚望、力主恢复山河的长辈们,他们的期望如同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主战派人士眼中的救星,他们渴望将他立为皇储,期待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收复失地,重整河山。

然而,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在他登基之前,那些长辈们大多已因各种原因离世,而剩下的几位在临终之际,恐怕也带着对他的失望和对赵宋王朝的绝望,而他最终也不堪重负,含恨而终。

让信任自己的长辈失望,这实在是非常痛苦。

虽然赵瑗心知肚明,曾经的错误与失败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抹去,但他也明白,唯有勇敢面对,才能证明自己并非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废物,才能证明他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

然而这些经年宿将的态度却比赵瑗所预计的要温和得多,就连曲大的那张出了名的臭嘴都没有损他一顿。毕竟他们前世的悲剧,根源大部在于自五代残唐以来武将外忍内残的作风,太宗上位手段又不光彩,以及他这一系对太祖“崇文抑武”祖训的曲解,以及对武将深入骨髓的忌惮,国策坚持守内虚外的祖宗家法,因而文官压迫武将过了头。大家一致达成了默契,要怪还是得从头怪起。就算是杀一个助助兴,也得从雪乡二牲和赵老九杀起,然后是太宗赵光义,再是真宗赵恒,根本轮不到眼前尚且年幼的太祖血胤。

“殿下,这不是您的错。我们都知道,您已经尽力了。您是个好孩子,是个好官家。”宗老元帅这番话令赵瑗甚为感动,但他心中有愧,因为前世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北伐,这一次他不想让他们再次失望了。

即使前路艰难,充满荆棘,他也要勇往直前。他要让那些曾经支持他的人看到,他赵瑗并非碌碌无为之辈,他有着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他要为这片土地、为这个国家、为那些逝去的英魂,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而赵瑗却不知,帅臣们之所以对他如此宽容,一半是与他前世那人渣养父赵老九对比出来的;而另一半,则是他所不知道的,另一个自己。而后者,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说出口的。

放下了前世的痛苦和遗憾,赵瑗的心境,一日比一日明朗。这一点在他与帅臣们的相处中也很明显,与其在这些人老成精的长辈们面前继续装模作样,还不如坦坦荡荡的表现自己。

虽然在大部分时间赵瑗还是认真尽力的扮演一个聪明却淘气的小孩子,撒娇撒痴。但在与帅臣们、与父亲赵玖等极少数人相处时,赵瑗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情。

而在知道儿子是历史上那位宋孝宗重生后,赵玖便正式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赵瑗了,时不时地教他些为君之道。

赵玖对赵瑗的期望很高,但他也明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快乐健康地成长。但他也知道,儿子前世在完颜构那变态手下讨生活几十年,可以说是被那个烂人PUA了大半辈子,心理问题想必不轻,搞不好还可能上升到了精神问题①,正如曾经神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赵瑗与神佑,实在是太像太像了,他们都对于某种让他们深恶痛绝的人与事物有着深切的PTSD,且这种精神上的伤痛几乎一直伴随着他们,直到死。

神佑与赵瑗,两人命运迥异,宛如天壤之别。神佑幸运地拥有姊姊佛佑的深情陪伴,更有赵玖这位慈爱的爹爹作为她的坚强后盾。她生活在那个历经战火洗礼,却又正在重建希望、形势渐趋明朗的建炎时代。她的世界,虽然也充满了曲折与挑战,但总有那么一丝丝的温暖与安逸,让她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而赵瑗,他的境遇却是另一番景象。他深陷绍兴这个看似繁华却暗流涌动的泥潭之中,自从挚爱的发妻郭皇后离世后,他的世界便再也没有了那份可以抚慰心灵的温暖。然而,他不能沉沦,不能放弃。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成为他那些年幼子女的坚实依靠,成为他心爱的国家和人民的依靠,更要成为他自己的依靠。

这就是神佑与赵瑗的不同命运。一个起初惨痛,余下的大半生充满了希望与温暖;一个开始时平淡幸福,却几乎一生都在孤独与艰辛中挣扎。

因此,赵玖在严格要求赵瑗的同时,也不忘给予儿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自那夜父子俩交心同榻而眠后,赵玖便对赵瑗的关爱又上了一个层次。在关心宋对金及西夏战事之余的闲暇时间,他开始带赵瑗去汴京城的各处各种玩耍,父子俩一起吃各种好吃的,带他一同外出巡游,尽他最大的努力与耐心让儿子去快活。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赵瑗依旧是那个汴京城里喜欢偷跑的熊孩子,但哪怕是与他不熟悉的文武官员都开始意识到了,如今太子和从前那个终日乱跑疯玩的孩童有了点儿不一样。

而在那些重生过不止一次的帅臣眼中,这一切的变化显得尤为明显。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都生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错觉,那种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就像是一场梦魇般的回忆。

那种错觉,就像是在他们的上一世,建炎十九年的天下缟素,得知杨沂中决然饮下毒酒追随世祖而去时,赵瑗身上所散发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平静到近乎冷酷的气息。

然而,在那冰冷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熊熊燃烧的仇恨之火,那是一种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恨意。

这种改变是好还是不好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那些曾经经历过风雨的帅臣们,再次面对这相似而又不同的场景。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那种感觉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惆怅。

建炎六年②四月,燕京政变后,金国再次派遣使者前往中原议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群北方的豺狼注定会铩羽而归。

如今这天下,正是风云变幻之际,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这其中的波折和变数,恐怕连最聪明的人也难以预料。

在金人提出的议和条件中,那岁币一项,实在是异想天开,荒诞至极,自然是被宋廷坚决果断地驳回。这一世,历史的车轮并未驶向那令人痛心的靖康之耻,那废帝与废太子父子二人,并未遭受昔日那般屈辱的命运,而是被分别软禁于少林寺与洞霄宫之中,每日写字作画劳动改造,以赎昔日的罪孽。

那些曾经的金枝玉叶,那些曾经遭遇不幸的女眷们,如今也都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不再遭受战争的摧残与蹂躏。国土依旧完整,分毫未失。此刻的大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

然而,金人的狂妄与贪婪却并未因此而止步。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无理要求——金国枢密使、副元帅、魏王完颜宗弼欲以其女下嫁我朝太子赵瑗!

金国全权使者乌林答赞谟此言,就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朝廷。上至官家赵玖,下至主战派重臣们无不瞳孔紧缩,面色凝重,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愤慨与屈辱。

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赵玖自然是怒不可遏,当场便断然拒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