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绍宋之一世长安 > 第7章 一世长安(6)(修)

第7章 一世长安(6)(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原来,还是我先露出了马脚。”

赵瑗苦笑着,其实他在听到岳飞与李娃并未成婚,并说出那句“金国未灭,何以家为”时便有了猜测。只是他一直未能确定,甚至还在怀疑,岳飞和如今的爹爹一样,还是原来的躯壳,魂魄却是其他人。直到多次去岳飞家玩耍,以及跑来军营,以偷偷观察,看到了岳飞那与前世一般无二的言行与习性这才逐渐确定。

而直到真正确认的那一瞬间,欣喜与焦虑一齐袭上了心头,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喜的是,那位他仰慕、感激,原以为再也见不到的岳将军,现下竟然与自己一样,重获新生;忧的是,他到最后也放弃了北伐,终生未能洗雪靖康之耻,不知该如何与岳飞诉说。

此时他们离开了营帐,走在驻地附近的一条小河旁,不远处就能看见士卒们在训练,连健儿们的吆喝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篱笆,这几年赵瑗为了不被旁人看出破绽而伪装成孩子。在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外表之下,双眼却有着成人的沧桑。

然而重生的不止赵瑗一人,早在他悄然关注建炎至绍兴年间那些令人遗憾的人物时,便被那些人看出破绽了。这些人或许是对赵瑗有所怀疑,或许是对他的真实身份心知肚明,但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地观察着他。

于是,本来伪装的天衣无缝的赵瑗,逐渐暴露在众人的面前。

“我那好养父没有说错,我就是个笨蛋。”赵瑗摇头感叹,“先前我不服,如今倒是认了。”

赵瑗感觉自己就是个蠢货废物,前世一生都无法摆脱赵构的掣肘,甚至还眼盲心瞎,千挑万选到最后竟然让一个不孝子坐上了皇位,也就是重生了之后被爹爹亲自教养了几年才聪明了些许。

“您曾说我是可托社稷的中兴之主,可是您错了,我辜负了您的期望,我没能收拾旧山河,我虽然为您平反了,可却无法对害死您的真凶动手,我帮不了您的家人。我也北伐过,可是失败了,还签订了更加丧权辱国的和约。很多人反对北伐,况且在您去后我的手下也确实没有得用的将领,而大宋从国力、军队战力到文臣武将人心士气也都被那一位和秦贼糟蹋殆尽了,彬甫(虞允文)去后我也彻底放弃了。”宋太祖那可怜的七世孙惨笑,前世为他那人渣养父摆平烂摊子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的心血,如今又要让他仰慕的长辈失望。

“之后我只能转向内政,我想让治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然后我退位了,咱们那位官家可以不要脸皮的对金虏称臣;可我还要脸,我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可不愿意叫那比我还小四十岁的完颜璟(金章宗)为叔父!所以我退位给了我的儿子。但我的报应来了,那就是个不孝的畜生!还有赵构为他娶的那个恶妇,她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而且直到我病得快死了,我的儿子都没有来见我一眼!我甚至都有种预感,大宋恐怕要葬送在我的子孙手中,我的不肖子孙!这都是我的罪过!”

幼童的声音软糯糯的,眼中却充满了不该属于孩子的忧惧。

岳飞凝视着赵瑗,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是俯下身,双手搭在这个孩子的肩上。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没用呢?

他曾是第一世的他心目中的中兴之主,也是前世赵玖到死都放不下心的孩子啊!

赵玖曾经那么的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而他也并没有让他们这些被赵构坑害过的人失望啊!

他定定的看着赵瑗的眼睛,半晌而道:“……不,殿下是……一定会是一个英明睿智的君主。”

上一世赵瑗在赵玖去后便迅速成长了起来,真的成为了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

他将自己活着了另一个赵玖。

……他是个好皇帝吗?他会是个好皇帝吗?

赵瑗扪心自问,他愣愣的回视着岳飞,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

赵瑗强忍着内心的悲愤,对自己信任与尊敬的长辈语无伦次的诉说着前世痛苦的过往,隆兴北伐的失败,比绍兴和议更加屈辱的隆兴和议,所信重的臣子出师未竟抱憾先死,朝廷上下“主和”的主流意识,赵构在退位之后依旧干涉朝政,自身丧失的锐气与信心,昏庸不孝且资质堪忧的后继者……

他只想一口气说得干干净净,却没想到不远处,前来寻找他的杨沂中在接收到一切之后,心中的惊涛骇浪。

而岳飞的话语更让杨沂中双手忍不住死死紧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若不是自己与官家都是再世为人,此世亦有那些与他们相同境遇的老熟人在,杨沂中怎么敢相信赵瑗说的一切。

现在想来,他顿时明白了这前世今生官家格外奇怪的动作。

无论是前世今生对岳飞非同寻常的爱重,又或是今生一意孤行过继太祖后裔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

杨沂中细细的开始思考赵瑗话中所有与前世经历有出入的地方,身为杨家将后人的他从来不是愚笨之人,结合前世官家那具身体落井前后行事作风的天壤之别,再加上小太子与岳鹏举之间的对话,他心里头浮现出一个匪夷所思又理所应当的答案。

官家……和小太子一样,来自一个与他前世不同的未来,一个……山河破碎,如人间地狱般惨不忍言的未来,官家甚至比小太子更清楚的知晓那个未来所发生的一切。

……也在替那自私虚伪,薄情寡性的赵构偿还。

而眼前的这位岳节度,便是官家透过前世那岳魏王,真正的,发自内心所补偿的那个人。

如果小太子真的……真的是那赵构的养子,又在赵构之后成了大宋的官家。这意味着什么?

或许代表赵构……在小太子经历的那段人生中绝嗣了。毕竟以太宗苗裔一贯的自私自利,若赵构还有亲生儿子,小太子绝不会有机会登临至尊之位。

可这样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一网打尽的只是道君皇帝除了赵构以外的所有后裔,太宗一系的后人还是大有人在。那么赵构为何不从血脉相近的太宗一系过继嗣子,反而偏偏从太祖的后人中选择储君呢?要知道在太宗后的将近两百年时光,太祖后人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小太子的直系先祖,秦王赵德芳一系的后人。到了小太子的生身父亲赵子偁这里,除了顶着个皇族血统的头衔,和普通老百姓相比也没什么分别。而赵子偁在小太子被过继给官家前也不过是个从八品的秀水县丞,身份低微……

可以更好的操控、拿捏。

正所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杨沂中隐隐意识到了赵构从落魄的宗室中挑选子嗣过继的真正缘由。无论是太宗一系的宗室,还是燕王赵德昭一支的太祖后裔,无一不是宗族势力强大便是身份地位高贵,若储君与其庞大的家族势力联合起来,“大濮议”事件必然会再度上演,这也是赵构万万不能接受的。

相比之下,小门小户的宗室子弟出身的储君才对皇帝本人构不成威胁,而且当了储君之后肯定对皇帝感恩戴德。即便是皇帝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新帝去认亲爹的事情。因为新皇帝就算是把地位那么低的亲爹认了过来,对自己也只能是弊大于利!毕竟如果不是官家的恩典,他们这些跟平民一样的宗室子弟怎么可能有朝一日继承大统呢?

更何况请神容易送神难,赵构本人对自身绝嗣这一点必然不甘心,在彻底认命前只会想方设法的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他真的有了亲生子嗣,小宗出身的养子说送出宫就送出去了。但如果养子是大宗子弟,而且家族势力强大,再让他出宫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搞不好都会闹出兵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