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世事变幻无常,不等柳氏留谢朝云满一年,就在这年秋祭,皇帝李焞祭拜泰山后不久,胶东一带爆发了激烈的农民起义。
起义的原因是天灾,这一年夏天,黄河决堤,胶东地区受灾特别严重。可皇帝李焞认为,自先帝以降,自己已经十多年都没有祭过泰山了,这几年持续性闹各种旱灾水灾的,便都是因为没有祭泰山的原因,上苍这是在惩罚他这个当皇帝的。所以今年无论多缺钱,都必须要祭泰山。
每一次祭泰山,朝廷都花费巨大,为了筹足这些开支,各地官府往往会在头一年就开始加征重税。
原本就闹灾闹得严重,结果还征重税,终于,就在庆丰二十年冬至这一天,胶东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各种教门林立,最有名的是发源于胶东义县的北斗教,打出了“清邪崇”的口号,号召天下的老百姓,都起来推翻李焞这个恶魔的统治。
北斗教犹如星星之火,很快便在全国各地开花,李焞向各州府下令,镇压叛乱,清剿北斗教。
国家陷入内乱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当内部不宁的时候,来自外部的威胁。
北斗教之乱持续了不到半年,西域、北羌、西番等大大小小原本都是做李焞臣子的人们,便也坐不住了。
率先发难的是西番,他们趁当地州府忙着平叛,越过玉门,占领了安西府。
犹如晴天霹雳劈裂九州,天下夷族群起,向中原发起进攻,大家都生怕自己慢了一步,抢不到热乎的。
彼时最早称王的北燕反倒没有动作,毕竟北燕的慕容珣与李焞结了亲家,慕容珣的三儿子娶了谢朝曦做王妃,连谢朝曦的外甥柳钰都在岭北王府当外姓小世子。
鞨鞨人越过了白水河进入胶东一带。李焞分身乏术,想起北燕的慕容珣还是个“老实”的,便给慕容珣下了一道诏书,要慕容珣出兵剿杀鞨鞨人。
慕容珣收下了诏书,三个月后,北燕果然出兵了。不过他们并不是来剿杀鞨鞨人的,而是来参与瓜分地盘的……
天下乱成一锅粥,李焞左支右绌,节节败退。原本的上朝大国跌落尘埃,成为群狼的口中食。朝廷上也纷争四起,武将们在战场上各种掣肘,文官们则天天上演各种骂战。
谢铭首当其冲,女儿嫁去了北燕,姻亲族人当世子,居然还“管不住”北燕的人,真真是罪大恶极!
谢铭每天上朝都要接受来自各方的攻讦,说谢家是叛徒,大敌当前不帮着保家卫国,反而帮着外人来侵略自己。
谢铭苦不堪言,但大女儿谢朝曦在北燕,一点消息都没有,谢铭是既担心又恨铁不成钢——
在北燕发兵后不久,岭北王府曾派人来过谢府,说的是岭北王妃邀请谢老爷及夫人携二小姐一起去盛兴探亲。
在这样的时候提“探亲”,已经不能以荒谬来概括这件事了,谢铭气不打一出来,把岭北王府派来的人给撵走了。
好在对方是夜里来的,没人看见,不然本就满脑袋包的谢铭就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谢铭认为谢朝曦多多少少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一点力量,没想到出事的时候谢朝曦竟然是第一个做逃兵的?现在看起来,谢朝曦不仅作用没有,拖累谢家的活倒干下了不少。也不知是在那边没地位,说不上话?还是压根儿就变成了个北燕人,不想帮助自己的国家了?
谢铭问谢朝云有关谢朝曦的事,毕竟谢朝云去过盛兴,是最了解谢朝曦情况的人。
可是谢朝云能说什么呢?她还可以说什么呢?如果说慕容竣在谢朝云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阴影,那谢朝曦留下的,便是噩梦了。
其实在谢朝云看来,派人来谢府接人逃命更像是慕容竣能干得出来的事情,但谢朝云肯定不会这样说。
谢朝云也不会告诉谢铭有关慕容竣的任何事,父亲已经老了,经不起更多的打击。
谢府上下都一片愁云惨雾,谢铭持续一个月几乎不能进食。因为操劳,谢铭的胃病犯了,吃什么吐什么。但是为了国家,谢铭每天都在强迫自己吃一点东西,再骑着那匹跟他一样瘦的马四处奔波。
谢朝云的婚事再也没人提起,因为乔家人都上战场了。乔家是武官,驻守北线,几乎在内乱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冲了上去。持续打了差不多一年的仗,乔晟的亲哥哥也已经战死沙场了。
谢府花园里花败叶残,看着眼前这一片凄凉色,谢朝云想,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了……
……
谢朝云先是给谢朝曦写了一封信,因为正值战争,担心这封信送不去盛兴,谢朝云还很是动了一番脑子。
她用火漆封好信后,用自己脖子上那只慕容竣的印,在封面上盖上了慕容竣的名字。
负责北线作战的指挥使收了谢朝云的信,可是当他看见信封上那枚慕容竣的私印时,将军脸上露出嘲笑的表情,“人在那边都起不了一点作用,还指望一封印着名字的信就能劝返敌军了?有这时间,不如先把你们家族的叛徒清理了吧!”
听见这句话,谢朝云不伤心难过是不可能的。但眼看那指挥使一直在流血的肩膀,谢朝云便再也说不出一点责备的话。
虽然攻击谢家的人很多,可是李焞并没有罢免谢铭的职。谢铭依旧是辅宰,并出入内阁听事。
谢朝云沉默着离开了,北线指挥使能把信送到最好,就算不能送到,也不影响谢朝云做自己的事情。
谢朝云让谢铭的护卫长入屯营上前线了,担心谢铭的身体撑不住,谢朝云穿上戎装,担负起了保护谢铭的责任。每天谢朝云送谢铭去上朝,陪谢铭早出晚归四处奔走。
然而就在这一天,谢朝云陪谢铭来到冀州双城送补给,一场危机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