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A。题干中每个图形中都有多个封闭图形和线段,考虑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答案:B。所有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从对称轴的变化来看,有两个规律:一是对称轴位置,第一个图形对称轴是垂直状态,之后图形的对称轴依次顺时针旋转45度,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应在从左下到右上的位置。二是对称轴是否和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一个图形对称轴与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二则不重合,第三个重合,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应和图形内的线不重合。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下图是给定的空心立体图形,将其从任一面剖开,以下哪项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
A B C D
(答案:B。)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1:按调查范围来看,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情况普查。非全面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情况调查,又可分为: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有意识选取若干样本进行的典型调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市幼儿园所有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B.对全国招生规模较大的前30所医学院校进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这属于典型调查
C.对省内1~3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D.对某市中考数学成绩最好的几所学校进行调查,总结相关经验,这属于抽样调查
(答案:B。根据题干,“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一定范围内的普查。“非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根据选择样本的方式又分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A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B选项符合典型调查,叙述正确。C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D选项是典型调查,叙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
2:物候现象是生物随着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的差异、经度的差异、纬度的差异和时间的差异。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受到海拔差异影响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A选项提到了春天江水呈碧蓝色,是由于春季温度升高,江水内藻类大量繁殖,反映了物候与季节有关系。B选项提到了四月份时山地与平原地区花期不同的问题,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低有关系。C选项只陈述了物候现象,没有反映出影响因素。D选项描述了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的景象,是因为玉门关外受夏季风影响小,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因此,正确答案为B。)
3:数字农业是指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管理等的农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数字农业的是:
A.遇到连绵阴雨天,果蔬容易滋生病害,需要及时喷药,采用轻型直升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传统作业方式十多人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
B.在大数据平台,点击任一块田地,就可以看到这块田地的土壤酸碱度、肥水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田地管理
C.某柑橘生产大省建立“柑橘产业大数据中心”,以数据驱动柑橘产业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D.通过电子标签等技术,对单个产品赋予身份编码及认证信息,在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实现信息追溯
(答案:A。B选项体现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农田管理。C选项和D选项,体现了“对农业所涉及对象”的全过程管理。A选项没有涉及数字化技术。因此,正确答案为A。)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1:设计︰发放︰问卷
A.复制︰修改︰文字B.预习︰复习︰考试
C.播放︰快进︰磁带 D.制定︰执行︰政策
(答案:D。“设计”和“发放”是问卷实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顺序是先设计,后发放。D选项,“制定”“执行”是政策实行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并且制定在前,执行在后,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A、B、C选项中的词语不具备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
2:自然声源对于()相当于()对于煤炭
A.人工声源。植物遗骸 B.燕语莺声。矿石燃料
C.传播介质。社区供暖 D.物体振动。地质危害
(答案:B。A选项自然声源和人工声源是并列关系,煤炭由植物遗骸形成,逻辑关系不一致。B选项自然声源和燕语莺声是包含关系,矿石燃料和煤炭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相符。C选项自然声源需要传播介质,但社区供暖不一定需要煤炭,逻辑关系不一致。D选项自然声源由物体振动引起,与煤炭和地质危害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一望无垠∶辽阔
A.人云亦云∶重复 B.耳提面命∶教导
C.方兴未艾∶失败 D.厉兵秣马∶战斗
(答案:B。题干两词为同义关系,一望无垠是指辽阔,看不到边际。A选项人云亦云是指没主见。B选项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恳切、要求严格,与教导同义。C选项方兴未艾是正在发展的意思,与失败是反义。D选项厉兵秣马是指准备战斗,并不是战斗。因此,正确答案为B。)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B.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答案:C。A选项将题干中的条件前后件均加否定,不能推出。B选项将题干中的“只有…才…”转换为“如果…就…”,不能推出。C选项是对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表述,可以推出。D选项将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前后件对调,不能推出。因此,正确答案为C。)
2: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近300名2~4年级儿童在一个学年中的课堂参与度。参与度是根据上课过程中的专心行为和分心行为衡量的,前者指的是回答问题、举手发言或参与讨论等,后者指闲聊等行为。实验中,一半学生站立在高课桌前听课,另一半则坐着听课。结果发现: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长时间坐着听课会增加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B.即使是站立听课,也有个别学生会来回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让他人分心
C.许多性格活泼的学生更喜欢站立听课,专注力更好,而内向的学生则愿意坐着听课,觉得更利于提高注意力
D.站立需要大脑平衡身体、控制轻微肌肉收缩,这些适度的压力会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答案:D。结论是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A选项说明坐着听讲不利于健康,没有提到专注力,与结论无关。B选项说站立听课会来回走动,影响他人听讲,对结论有一定程度的质疑。C选项说性格活泼的孩子愿意站立听课,而内向的喜欢坐着听课,与结论无关。D选项说为什么站立听课能带来专注力的提升,阐明了原理,支持了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某超市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7排货架,放置着文具、零食、调料、日用品、酒、粮油和饮料7类商品,每类商品占据一排。已知:
①酒类排在调料类之前。
②文具类和调料类中间隔着3排。
③粮油类在零食类之后,中间隔着2排。
④日用品类紧挨在文具类前一排或者后一排。
(1)下列各项中,哪一类商品不可能排在第一排?
A.文具类 B.粮油类
C.酒类 D.日用品类
(答案:B。)
(2)按照从前到后,下列哪项排列是可能的?
A.文具类、零食类、日用品类、酒类、调料类、粮油类、饮料类
B.零食类、文具类、日用品类、粮油类、饮料类、调料类、酒类
C.日用品类、文具类、零食类、酒类、粮油类、调料类、饮料类
D.日用品类、文具类、酒类、零食类、饮料类、调料类、粮油类
(答案:D。)
(3)零食类和文具类中间最多可能隔几排?
A.2排B.3排
C.4排D.5排
(答案:D。)
(4)如果零食类排在第1排,那么下列哪项中的两类商品不可能是相邻的两排?
A.文具类和粮油类 B.零食类和文具类
C.日用品类和酒类 D.零食类和日用品类
(答案:C。)
(5)如果饮料类排在第1排,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A.零食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B.粮油类排在调料类前一排
C.日用品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D.酒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答案:A。)
(六)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上涨28.6%和8.7%。按此价格测算,2020年全省农户种植玉米、稻谷扣除成本前的产值分别为957.1元/亩、1520.7元/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4%、8.9%。
(1)2019年,H省秋粮稻谷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多少元/亩?
A.548 B.533
C.439 D.450
(答案:A。)
(2)将2020年H省秋粮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成本按同比增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A.机耕、机播、机收、排灌
B.机收、排灌、机耕、机播
C.机耕、机播、排灌、机收
D.机收、排灌、机播、机耕
(答案:A。)
(3)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亩产与上年相比:
A.仅稻谷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B.仅玉米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C.两者亩产均低于上年水平
D.两者亩产均高于上年水平
(答案:D。)
(4)如种植收益=产值?生产成本,则2020年H省秋粮稻谷平均每亩的种植收益约是玉米的多少倍?
A.0.5 B.0.7
C.1.6 D.1.9
(答案:D。)
(5)2020年,H省农民老王在承包地中种植秋粮玉米,按全省平均生产成本估算,他在种子和农药上需要花费2000元。如亦按全省平均生产成本估算,他需要花费的人工成本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不到2000元 B.2000~2500元之间
C.2500~3000元之间 D.超过3000元
(答案:C。)
二、申论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注意事项”是对申论试卷作答提出的重要指导性建议,包括试卷构成、作答时间、作答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考试时,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遵守相关要求,合理把握作答时间,正确填写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上正确的位置作答。“给定资料”是需要报考者阅读的有关材料,是完成“作答要求”的基础。“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事例,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有可能涉及。“作答要求”是报考者在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完成的若干任务。作答时要一格一字,不得超出每道题目的作答字数限制。
申论试卷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三类职位,分别命制试题。
(一)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二)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三)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公众需求和愿望,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