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三十四年伍月 日,右给付道士陈兰儿手执准此……”
看着度牒文件上的一行行笔墨,霍道长的心中很是高兴。这个文件可是自己花了宝贵的时间以及20两银子才弄到手的,有了它,法律上五湖四海就任自己行走了。虽然吴朝的路引管理制度早已全面荒废,但时不时还是会有官吏拿该制度找你麻烦,此时有一张度牒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纷争。
现在她有了正规的师承,充裕的钱财,以及小小的名声,也算是能作为小喽啰跻身上流社会了。现在只要她肯送礼,和权贵结交也是有机会的。不过在步入社交场之前,她还得给自己起个道号,不然和人交流时全让别人记住自己俗名那就太尴尬了。
青云观没啥道号规矩,不通过道号区分辈分,取号只要不和大佬重复或过于乖张就行。为了显得合适而又合群,霍道长给自己起了一个名为长青道人的道号。长青意味着持久不衰,意象很好,还表达了自己对本宗的爱护之情。
虽然她社交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才华攀附权势,得到大人物赏识以获取投资和庇护,但并不能一开始就急吼吼地展示出这一点,那样就太俗了,反而不利于求得赏识。长青道长的第一步应该是在前辈的带领下和更多有名气的人物接触,来增强自己的名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社会小贤达,这样巴结大人物时才会显得不那么生硬。
青云观重视与其它社会人物和组织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和其他宗教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这有利于增强本教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力与实力。女主的师父从不热衷于这些活动,但女主认为参与活动是一个增加自己名声的好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她更多地认识这个世界。
她于是向住持反应了这个意见,由于门派也有将她培养成道家大师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住持特地嘱咐负责外务的堂主领她去镀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应对日后的学术辩论,女主决定先自己研究一下市面上最流行的理论。
目前吴朝的官方思想是理学,最流行的思想也是理学,因为学这玩意可以当官(仅限男性)。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迄今已经发展了500年有余,道长前世的国家也有类似的学问,她很快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流派展开了研究。
在她眼中,儒学是一门道德主义的哲学,强调遵守道德戒律,还给不同的人划分了身份,要求他们干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思想受到了官方的一贯推崇,因为统治者借此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以及维护社会秩序。
而理学则更进一步,认为道德戒律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法则,亦是创造世界的法则,这使得儒家的世界观被极大完善了。即“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对于霍碧薇这样的现代人而言,客观规律先于事物存在是能够理解的,就像没有电时电磁感应也是存在的。但理学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人类生造出道德戒律和客观规律,把三纲五常抬高到了万有引力的地位。你想想看宇宙大爆炸以来就有君臣父子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儒家士大夫还将之当做真理。这种思想上的严重混乱导致了儒家士大夫难以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处理物质上的问题,制约了人的智能。
粗读了一些儒教相关的典籍后,霍道长还想阅读佛经,只可惜道观有关佛教的藏书寥寥无几,唯有的几本还是《老子化胡经》这种崇道抑佛的,果然同行竞争就是激烈。她于是放下了书本,开始找山上有见识的人聊一聊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流派。
在讨论中,霍道长了解到如今空谈之风盛行、思想领域百花齐放、各种异端思想层出不穷,无论是儒生还是佛道都喜欢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一样四处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有钱的文人士子没事就喜欢拉上一堆人开社交聚会,会上从哲学到时政无所不谈,玩得好的往往还引为同道,自称xx学派好不风光。
社会上也有些士大夫认为空谈之风盛行是件坏事,因为导致太多乖张的异端出现。他们希望能够修复已经过度松弛的言网,禁止随意传播异端思想、褒贬时政。但他们的话没什么人听,大部分士大夫自己就沉迷空谈。
听说大家都热爱空谈,霍老师就感兴趣了。她接触过文史类的通识教育,在祖国解体过程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思想,自己也算成为了一个政治人物。因此在空谈这件事上,她是有着大量谈资的。只要她将其中内容稍作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当前人的价值观念,未尝不能让人耳目一新。
就这样,道长先是在山上与前辈们进行学术交流,然后又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在浙江进行了不少学术交流。她表现的一直不错,被人认为是一个谦逊有礼、机敏聪慧的少年道士。等到了冬季之后,有个姓杨的堂主接受了前高官的邀请,去往南直隶应天府也就是南京讲道,还特地带上了霍碧薇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