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草长莺飞 > 第10章 这些年来

第10章 这些年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或许以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为今日的相遇做铺垫呢?”他的目光真切,点点萤光。

这,是什么意思?

孟灯没敢问,只能揪着白老师的事情继续。

“你的记忆力这么好,一年前的事情都记得清楚。”她颦眉敛笑,不乏某种期待和鼓舞。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背不了诗在同学前出糗的事情呢。”他开朗笑。

“想知道刚才买冰淇淋的时候小朋友和我在说什么吗?”陈犹看着前方,双手紧握着车把手,脚踏着踏板有节奏地骑动,外衣乘着风,携着初秋的花香。

他不回头,孟灯也能猜到,他在笑。

是那看似冷淡的脸上和煦温柔的笑。

“什么?”

“哥哥,那个姐姐是你的妹妹吗?她好像在等待你哦。”不乏深意。

“然后我就回答说......”

孟灯歪着头看他,等待他的下文。

他微微眯着眼,“其实那个姐姐是个小吃货,她在担心我偷吃了冰淇淋不给她。”

“你怎么可以这么坏?败坏我小孩子人缘。”孟灯抬起手在他手臂上上轻轻推了推。

两人正式认识了半个多月了,她很清楚地明白一点,唯有她别扭,才是真的不坦荡。

她与他不常有肢体接触,可好友之间,这样的行为似乎也是可以的。

孟灯没有什么异性朋友,初中的时候更甚,唯有的好友也不曾如此。

她仔细打量着陈犹,他没有任何的反感。她才松了口气。

“这怎么算败坏呢?”陈犹随口道,看着路牌,“前面拐个弯就到了。”

陈犹今天也是约了其他人,其中有男有女,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将孟灯约出来一起。

“这两位是我的初中同学邹铭和汪灿,这位女生是叶榛宁,大概你们是认识的。”陈犹一一为孟灯介绍。

“这是我现在的同桌孟灯,也是我们学校以前的校友。”

邹铭是个戴着眼镜的男生,瘦瘦高高的,看起来很沉稳,向孟灯点头示意,“你好,邹铭,铭记的铭。”

汪灿看着要更加开朗些,或许人如其名,他和邹铭差不多高,近一米八高的男生,不过身材要更匀称,很正直。他笑着招了招手,“久闻其名,很高兴见面。我叫汪灿,灿烂的灿。”

叶榛宁就站在两个男生身旁,穿着衬衫短裙,高高的马尾扫落脊背,她的眼睛很大,里面亮晶晶的,比孟灯要多上许多份的自信,“好久不见啦孟灯,还记得我吗?”

“当然。”孟灯同样欣赏叶榛宁,她的出现就像被光芒照射着,不似其他学生的谦卑,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秀并且散发光芒。

秦瑜和她很相似,但二者身上的感觉又不同。

那刻她的眼里多了几分向往,她笑着自我介绍,“孟灯,很高兴见面。”

几人是在门口相遇,碰面后一起进了台球馆,里面的设施要比孟灯见过的台球场好很多,头顶的灯不似那般混浊,人不多,反而很清净。

几人之中唯有孟灯不会台球,叶榛宁拉着便要亲手教她,陈犹与邹铭汪灿自然就另开一台。

“其实学台球挺简单的,熟练了就好了。”叶榛宁拿着巧粉正在擦杆,吹了吹多余的粉后。

叶榛宁反身俯在台球桌上,台球杆置于左手指中,右手覆杆,她虚了虚眼便是一杆推去,白球一下子将球堆散开,不同的台球滚向四周,她切换了个角度一颗颗将球击入球袋中,“就是这样的。”

孟灯在途中却愣神,早前她也被朋友教过,只要上手如预想的那般便没有什么难,她的目光移到了另一个桌旁的陈犹。

他刚好站在灯下,发丝透着金光,他正与朋友谈笑,一双生的极好的眸中含着笑意,光点盈盈,令孟灯入了神。

想起初二时的领奖排练,她也是这样站在人群之中,身旁的声音连绵不绝,陈犹就与两个有人站在国旗下,当时已是入春,春风吹得红旗飘飘,吹得他发丝凌乱,也吹得她心跳怦然。

陈犹的眼眸总是这样,像凝着雪水,恰巧在春日融化,深邃又淡然,完全不像个十六岁的少年。

孟灯低头浅笑,当时的她双手插兜,他人都觉得她是冷,却不知她在口袋里的手早已被汗水蒙住,隐隐约约还在颤抖。

她怎敢将这种状态认为是偶然,是她的身体反应在一遍又一遍地攻击她的内心底线,不要欺骗自己,孟灯喜欢上一个叫陈犹的人了。

她不敢不认,她承认了,在某个昏暗的傍晚,在飘扬的国旗下,对着至上的信仰和理想,她承认自己心底最深的秘密。

直到叶榛宁重复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孟灯才从这样的情绪中走出,“孟灯,你是走神了吗?”

她连忙摇头,“没有。”又下意识地向陈犹看去,恰巧他也看了过来,两人瞬间对视。

心里有鬼的人总是会率先转移视线,她知道,可她还是临阵脱逃了。

“那你要试试吗?”叶榛宁将球杆递给孟灯,她也顺势接下。

没有想象的紧张,即使孟灯能感受到身后少年热烈的视线也没有,她按照叶榛宁教的动作一样俯下身,贴着台球桌,握着台球杆,向前一推。

低闷的响声传出,孟灯看着球四处地滚,有两个还顺利地滚进了桌下的球袋。她又一个个接着试。

“果然吧,台球是不难的。”叶榛宁大方地笑道。

“嗯。”

打台球对于他们来说最多是消遣,和朋友相聚似乎才是主题。

叶榛宁是孟灯小学同学的朋友,年级领奖时两人多次见面,就像当时班主白老师说的大家都关注一样,叶榛宁因此认识她,又因为共同的好友相结交。

“几个朋友,毕业之后就陈犹去了南中,我和邹铭汪灿现在一中读书,惨无人道的学校连军训都比南中多一个星期。”叶榛宁坐在沙发上喝着奶茶与孟灯聊天。

“你们都是考进一中的,为什么陈犹会选择来南中?”孟灯好奇道。

陈树中学是没有一中的推荐名额的,大家想上这个学校都需要通过自招或者中考,年级上优秀些的多也会想拼一把试试一中,可聊天的时候听陈犹说过,他没有去参加其他任何学校的考试,一开始推荐名额落到他头上的时候,他就欣然同意了。

南中和一中虽都是南城很好的高中,可以教育资源比还是历届一本率来讲都是一中更好。孟灯实在想不通陈犹,他是优秀的,在后来甚至比她优秀。

叶榛宁看着不远处打球的陈犹道:“不知道,或许他图个安稳,毕竟他人如其名,三思而后行啊。”

叶榛宁啧啧眉,孟灯喝着自己的果茶,却不相信这是他的理由。

或许是怀疑本身不需要理由,或许是女性的第六感,她哪里会信,图个安稳,三思后行这样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