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薇利亚仍在人造人实验工厂翻看档案资料,桌上摆着一杯速溶咖啡。
午饭她吃的是冻干处理的自热火锅,工厂里只有这种食物。味道倒是还好,但那袋食材恐怕有五六年的历史了,想到这一点她就有点不舒服。
出生于基地的人造人履历都存放在档案柜里,数目众多,其中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个人资料及简历等。档案以年代划分、以首字母排列顺序,在2550至2560年间出生的人造人当中,阿列克谢排在第一位。
纸质档案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也就是人造人工程最初步入正轨之时。薇利亚小心翻看了几份当时的出生证明,发现文件末都有阿瑟·兰彻斯特本人的签字,这堪称珍贵史料。直到二十年代中期,签章才有所变化,可见那时阿瑟·兰彻斯特离开,工厂更换了负责人。
这些档案很有意思,看起来没完没了。幸好她还没忘记此行的目的,稍微看过早期档案之后,她打开26世纪50年代的档案柜,拿出阿列克谢的个人资料。
阿列克谢,性别男。出生日期:2551年6月21日。出生时间:本地时间06:45:51。出生地:东西伯利亚地区北贝加尔斯克区域人造人实验工厂,第1实验工房,第18号舱。
薇利亚望着这几行字皱了皱眉。
在阿列克谢出生的年代,这座实验工厂已然遭到冷落。工厂处于巅峰期时,通常在一个月内就能生产五到十个人造人,而在受冷落的年代,一年都未必能生产出十个以上的人造人。在2551年6月间,阿列克谢是唯一一个诞生于此的人造人。
那时还没有基地住宅区,人造人都生活在工厂的宿舍中,工厂从中择优定期送往外星,留下的毫无疑问是在异能方面乏善可陈的个体。阿列克谢12岁时,工厂对他进行了异能及智力水平测试,他在异能上几乎没表现出任何天赋,但他的智力极高,达到了150以上。
当时进行智力测试所用的试卷及答题纸也附在档案之中,薇利亚饶有兴趣地看了半晌。
然后,她翻到下一页。
长达三年的空白。
在阿列克谢13至15岁的这段时期,档案中没有任何针对他的观察记录。这很不寻常,从他出生开始,每一个月的观察记录都留存在履历之中,记录或长或短,有时只是一句话、几个字,但绝不会是空白。
薇利亚立刻用计算机查询他的电子档案,结果还是一样,这段时期的履历空白,或者说是被抹去了。抹除记录的人甚至懒得伪造一份观察记录存入其中,只任由这残缺不全的档案躺在文件夹中。
薇利亚的脸色很难看。
13至15岁。
根据她听到的传言,针对阿列克谢的侵害正是从他13岁时开始的。而在他15岁时,也就是五年前,克隆人工程小组离开西伯利亚、北贝加尔斯克更换驻军统领、工厂人造人正式投入到机器人计划当中,随着一系列变革的发生,基地对人造人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这才使他逃过一劫。
三年。
薇利亚暂停调查,在她自己未曾注意到的情况下,脑海中的理智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想象。
共情?
轮番的暴行。
有些东西是她这个年纪还不该深入了解的事物,但该死的是,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她的的确确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该死。
真该死。
一直静候于旁侧的路加忽然发出一下类似咳嗽的声音,薇利亚吓了一跳,沉溺于愤怒中的精神被迫抽离。她眨了眨眼,低头望着桌上的纸质档案,重新开始思考。
“路加。”她问道,“你的记忆库里有没有2564到2566这三年阿列克谢的观察记录?”
路加回应得倒是干脆:“没有。”
“那时候他还在工厂吗?”
“因‘克隆人计划’需要清场,当时的人造人住所已迁往工厂外,但他偶尔会回来。”
“你记得他会回来,但是没有他的观察记录?”
“是的。”
看来也是被抹去了。
薇利亚起身走向档案柜,很可惜,人造人档案并没有26世纪60年代这一分类,2560年之后基地不再有人造人出生。她用计算机调出40年代及50年代出生的人造人档案,共有两百份左右,以2564、2565、2566作为关键字搜寻,很快就能查出观察记录有缺失的人造人名单。
有问题的共十四人,阿列克谢也在其中。
这十四人中有八名男性、六名女性,从档案照片上看,无一不是容貌姣好之人。
薇利亚察看了他们的完整履历,这些人的异能水平都不高,因此一直留在地球。其中七人在五年前参与到机器人计划当中;一人调至格陵兰科研基地,协助地质及海洋研究工作。
另有六人皆已死亡,死亡时间在2564年至2568年之间。死亡证明上的死因乍看之下毫无破绽,无非是死于疾病或意外,人造人存在基因缺陷,年纪轻轻就病死的例子不少,而在迁出工厂、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意外致死也不是不可能。
但无论如何,接近50%的死亡率还是太高了。
电子档案上没有签章。薇利亚记下一名死于2565年的人造人的名字,从档案柜中找出他的资料。
翻到死亡证明那一页。
文件末尾的签名太过潦草,难以辨认。薇利亚直接将文件递给路加:“这是谁签的字?”
路加甚至没有多看那文件一眼:“格雷·蒙森中校。”
格雷·蒙森。
会是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