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尼牟佛,未来弥勒佛。
四处都有佛像,大的小的,无不都是庄严肃穆,慈祥怜悯。
……
我呆呆地看着这些佛像,我是提前做过功课的,图书馆的书籍上有关于佛像的图册和介绍。
可终究纸上的比不上眼睛真实看到的,今天看见才能感到它的雄伟与壮阔。
我想也只有敦煌的壁画能与它相比了?
有小和尚,轻声为游客介绍寺庙里的大佛,询问不同游客想要祈祷的事,向他们推荐祭拜不同的神像。
并且向游客们讲述他们将要祭拜神像的故事,让祭拜者与被拜神像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厚。
寺庙也是希望祭拜者的愿望能够成真,才这样大费周章吧。
四周有袅袅的香烟萦绕在大佛的四周,让大佛的脸变得更加神秘,神圣。
在往里走,可以听见寺庙内和尚的诵经声,和时不时传来的撞钟声。
清,静,雅,洁。
这是我给这祈生寺的评价。
从小和尚手中接过寺庙免费分发一款香烛,并向他道谢。
小和尚笑着道了一声“阿弥陀佛,施主不必感谢。”
然后就指了指大殿,意思是赶快去上香吧。
我们点了香,插进积满香灰的香炉里。
虔诚的跪在蒲团上,望着观音慈祥的眉目,感觉胸中一阵激荡。
愿万事万物能从此刻变得好起来。
既然来了,也就不纠结神佛是否存在。
既然来了,那就尊重它的文化特色吧,毕竟很多的艺术都带着神性的色彩。
像是中国古代的神话,盘古女娲嫦娥后羿又或是黄帝炎帝蚩尤……
他们在古代或许真是存在,可惜因为时代太过遥远,当时对历史的记述又不完善,所以他们带着后人的想象,自然被披上了神性的色彩。
而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对他们的人性化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吧,西王母形象经历了从半人半兽、形象狰狞、掌瘟疫刑杀之神到握有长生不死药的吉神、天界女仙之首,再到化育万物的创世女神的多次转变。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形象和信仰使西王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位千面女神。
我觉得佛像或许也有这种意思。
就像释迦摩尼,的确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他坐化后,人们便认为他飞升了,成了佛祖。
这是宗教文化所带来的神性光辉。
有些大师圆寂以后,弟子们将他烧掉得到佛舍利子。更严苛一点的尸体可以做成金身,受万人朝拜景仰。
我觉得金身便是佛像的来源吧,因为做金身的尸体条件非常苛刻,导致金身数量十分稀少,况且金身的保存也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
所以延伸出了佛像这种东西。
果然是很有意思的。
看完佛像我们又去了寺院周围看木芙蓉。
木芙蓉粉嫩娇艳,还带着露珠。木芙蓉和木槿花是栽在一块儿的,同样属于粉色系,栽在一块儿也不显得突兀。
香气十分淡雅,花的香气是自然的味道。和那些劣质香精的味道是不能比的。
周围有零散的供人休息的长椅,我们一起坐上去,沐浴在花香之中。
感受晚风的凉意,感觉心灵被治愈,我将头靠在她的肩膀,闭上眼睛。
我的耳朵贴近她的血肉,心跳顺着介质传入我的脑子,我们的心跳在那一刻同频。
不再纠结于精致利益的校方,放下怨恨,丢弃颓然。
下山时已经是黄昏,我们都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寺院里待了一天。
祈生寺头顶上的天空一片绚烂的红霞,照在寺庙的砖瓦上,折射出更加圣神的光辉。
这个位置隐约还能看到大殿内的佛像。霞光打在佛像上,使佛像变得更加飘渺,神圣。
“今天踏青感觉怎么样?”
走在回家的路上,冯鹭歪头问我。
“很喜欢,和你在一块,干什么都好。”
“我希望你能为了自己而快乐,看到了喜欢的花,看到了热爱的物,为此快乐。”
“可和你一起看我会更快乐,为什么两件事非要分开论?”
“我只是希望你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不是谁的附庸,也不是攀缘的凌霄花和菟丝子,我只愿你是你,身心独立只属于自己。”
“为什么?你最近总是这么说,我感到好慌,像是你要不辞而别似的,哦,真是的,我总是想不切实际的东西,或许是最近太闲了,人一闲下来总是会多想。”我语无伦次地说:“这次回去我得振作起来了,忙起来就没时间想别的了,你是知道的我们学习文学的头脑想象总是很丰富的!”
“我知道,你别急,我不会走,你的确想多了。”冯鹭说着,遥望普照的金山渐渐美黑暗笼罩。
“嗯,我们会一直在一起,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们从小在一起,一起考上大学,一起在这里读书,未来也会一起工作,是吗?你还答应过我,将来工作赚钱了一起买一套属于我们俩的家,你说过的,是吗?”我看着她急切地询问。
“那是自然,我会永远陪着你。”
她的眸子总带有这种迷恋的神情,我不知道她说的永远是多久,最少也是一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