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周禾的山居生活 > 第16章 一条,两条,三条

第16章 一条,两条,三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焦黄酥脆的鱼肉表面再撒上一层盐花,那味道就更诱人了!周小山主动将大的那条递到周禾嘴边:“姐姐,你吃!”

周禾拿起手边那条晃了晃:“你吃吧,姐姐这还有呢!”两条鱼大小其实差不多,周小山的好意她领了,但是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周禾已经发现,这孩子的饭量好像比自己的还要大些,倒不必这么事事让着自己。

香喷喷的烤鱼做法虽糙,吃起来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可惜美中不足是没有香料,整条鱼下肚,周禾砸吧砸吧嘴心中微有些遗憾,要是能有后世那些调料就好了。

将火堆用溪水浇灭,又挖了坑将吃剩的鱼骨等物都埋起来,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环境污染,而且埋下去的东西日后又会变成养料,反过来滋养山林。

吃饱喝足,姐弟俩美滋滋背上今日的收获,开始返程。

回去的路上周禾边走边举目四下张望,周小山好奇:“姐姐,你找什么?我帮你找。”

“我找找有没有能给鱼去腥的野姜和野蒜。”周禾顺嘴道:“河鱼腥味儿重,野姜去腥效果最好,这样煮出来的味道更加鲜美。”

这年头酒价贵的惊人,料酒她是不敢想了,若能找到些姜蒜就太好了。姜去腥能力一流,红烧鱼里炖出来的蒜,那滋味比鱼都好。

野姜和野蒜?野蒜周小山是知道的,她娘有时烧菜会放,可这姜是个什么东西?

望着周小山那双闪烁着求知欲望的大眼睛,周禾一阵心虚,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了又回想,原主记忆中真就没有姜这种东西,难道说姜在这个时空中并不存在?

不应该呀,分明这里其他东西都差不多的,没道理就生姜不出现吧?莫非自己穿的太早了,这东西还没流通过来?要不就是叫法不一样?又或者这东西只在贵族阶层流通。

这就说得通了,比如说纸张,分明西汉时期就被制造出来了,可真正到市面上流通起来,都是魏晋时期的事了。

周禾心思转的飞快,觉得很有可能,于是便道:“这东西咱们常日里见得不多,我也是偶然间听人提过,便想试着找找。”

“姐姐,这姜长啥样啊?我帮你一起找。”周小山也来了兴趣。

“额,长啥样......”周禾能说自己只见过菜场里卖的姜么,至于野地里的姜长成啥样,她根本就说不上来。

只好支支吾吾得将自己知道的说了,周小山倒也没怀疑,毕竟道听途说的东西具体长成什么样说不出来才正常,要真说的头头是道那就不对了。

***

今天回来的时间比以往都早,周禾到家后顾不上休息就端来一大木盆清水,打算趁着天色还亮把鱼都处理好,真要放上一夜,那可就不新鲜了。

开膛清洗,然后放在火上烘,烤制成鱼干,这样处理过之后一两个月都不会坏,他们就一直都有鱼吃啦!

这时候就显示出周家这房子的好处来了,远离村子,有点动静其他人很难发现,否则就这烤鱼这霸道的香气,非把全村一半的孩子都引来不可。

周小山弄了块石板在院里烘烤鱼干,周禾则在厨房大展拳脚,她打算做一个大锅炖鱼,虽然调料少的可怜,好在下山途中发现了一大丛野蒜,也算不错了。

洗好的鱼背上切花刀,葱蒜和香茅草都准备好,大铁锅烧热后再锅底放上一大块猪油,周家的猪油罐堪堪只剩了个底,这些天周禾一直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多用,直到今天才终于舍得猪油罐刮干净。

今天卖野鸡挣钱了嘛,家里再也不是一穷二白拿不出半个铜板,等到明天收了鱼篓她拿到镇上卖,应该还能换回些钱,这几天的收入足够她买上一块肥猪肉,一小包盐了,索性今天就吃顿好的。

滚烫的猪油将鱼煎的两面焦黄,见火候已经差不多,周禾将鱼盛出装盘后又将刚刚准备的葱蒜丢进锅里炒,通红的火苗热情的舔着锅底,很快灶屋里就飘满了香味。

鱼二次入锅,倒入能没过鱼身的滚水,放几根香茅草,扣上锅盖,这鱼便成了一半。接下来只需再灶底放上几根木柴,确保锅里的水一直保持滚开,等到锅中的汤水便干,鱼便做好了。

熬鱼最配的当然是玉米面贴饼子,可惜这里还没有,周禾便退而求其次,取一些黑面贴了办锅边黑面饼子。

周小山正在院子里被香的七荤八素,就听他姐在厨房里喊他吃饭:“小山,先别忙了,洗手准备吃饭。”

周小山刚走到灶房门口,就看到她姐端着碗从里头出来,那碗上头还盖着一块布。

该吃饭了,姐姐还要去哪?

“今天鱼做得多,姐给四奶送点过去。”他们姐弟俩如今势单力薄,跟族人多走动非常必要,更何况她还有事要求周四奶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