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你这手艺真不错。”
“姐,明天你还来不来,我带我朋友过来。”
……
三人走了以后,小摊又冷清了片刻。
她没有手表,只能估摸个大概的时间,将近40分钟只招待了3个客人,赚了1块几毛,要是每天这样,就算县城再卷,都得考虑去城里闯一闯。
至于原本约定要来的孩子,也没有发现踪影,估计是上课了吧?
眼见已经七点半,工人越来越多,却无人上门,颜欣情不自禁叹了口气,早餐可以说是十里飘香,工地上下应该都能闻到香味,但是效果怎么不理想?
正想着,突然一大帮孩子朝她跑了过来。
颜欣惊得瞪大了眼,少说也有二三十个,起码大半个班孩子都来了,她这是捅了孩子窝吗?
“欣姨!”
先头跟她交涉的男孩,喘着大气看向她:“欣姨,我们八点就要上课,得快一点。”
男孩叫杰豪,他的朋友一直喊他——阿豪,阿豪,我要白粥、我要肉粥……
叽叽喳喳声音有些嘈杂,颜欣这才发现一帮孩子竟然还自带饭盒,幸亏带了饭盒,不然同时接待这么多小客人,碗筷肯定是不够的。
颜欣也不耽搁,麻溜开始干活。
人比较多,幸亏提前泡好了米,不然不够招待小客人,她急忙拿开蒸笼,准备再熬点粥,可等她询问孩子们要多少早餐时,听到回答差点没破防。
杰豪带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女生,站在她的跟前。
“欣姨,我们只要一碗黄鳝粥。”
颜欣一愣,也没有多说,笑眯眯给孩子盛粥,挑的都是大块的鱼肉。
两个小家伙得到想要的食物,迫不及待找个位置坐下来。
小女孩欢欢喜喜拿出饭盒,杰豪立马倒了一半过去,肉也是对半分,大碗粥对半分,分量对大人来说有点少,但对饭量小的孩子来说足够了。
小女孩惊喜低呼一声,两眼亮晶晶,脸上全是满足的笑意,小手不忘递给杰豪3毛钱。
……
整整二十八个孩子,只要了5碗肉粥、12碗白粥!
大多数都是平分一碗,有些则是吃半碗,又留了半碗白粥装饭盒里,还笑嘻嘻对同伴说,留着中午在学校吃。
她的价格确实比镇上便宜一两毛,但为了一两毛,犯不着跑这么远。
正想着,忽然耳边传来小小的声音。
“咱俩对半分,能省一毛钱,还可以多吃一顿。”
“我中午终于不用饿肚子。”
“我攒两天的钱,就能给我奶奶买根油条。”
颜欣鼻尖突然开始泛酸,都是半大的孩子,只可惜她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无法做些什么,只能尽量给孩子盛多一点。
板凳不够坐,她又是卸了轮子擦干净板车,让孩子坐在上头休息。
孩子点得不多,粥也不用再熬,她索性帮着孩子分食物,不经意就多听了几句。
乡镇小学基本是走读生,学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离学校远的同学,中午回不了家,全靠一个烤红薯填填肚子。
万一没有食物,就只能干饿着。
有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手里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攒出来的,别说肉了,家里没地的或者生活条件难得,经常在学校饿着肚子。
还有几个孩子,家中亲人生病,或者是单亲家庭,只想为家里减轻负担。
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纯粹是能省一分是一分,买新笔盒卷笔刀……
孩子们还赶着上学,来时匆匆去也匆匆,约莫十分钟后,又提着饭盒成群结队,笑呵呵唱着歌回学校。
她不禁感叹,物资匮乏的年代,好在孩子们精神不空虚。
送走一批小客人,摊位再次变得冷冷清清。
八点左右,监工和工头也陆续赶到,倒是有两三个监工闻着香气,满脸新奇,在摊位一连品尝了几种食物。
大概兜里有钱,就是无人问津的饭团都连连吃了几个。
白净的饭团子,用糯米、少许粳米,蒸米时加了一点小酒饼,饭团带了一丝丝米酒味道,香甜又回味,夹心里头加了少许木耳和火腿肠粒。
六毛钱只有拳头大,不管饱,小朋友和工友都选择忽视,但味道却是极好的。
她还想着,东西要是卖不完,她就带回去和老公、女儿一起吃。
她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经快九点,外围已经没有工人,将近两个小时,早餐只卖了一半,除了一帮孩子外,就只招待了7个客人,多少有些气馁。
难道真的是出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