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葡萄丕的东瀛历险记 > 第50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50章 公道自在人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哎呀……还是一如既往的残忍呢。”

被他从鬼门关强行拉回来继续加班的吉继一边感叹着,一边翻阅起了曹太郎的檄文。

“这篇檄文不是写给丰臣本家的吧。”

这篇檄文言简意赅的字句中,一笔一划却如同凌厉的刀剑,气势磅礴的言语间仿佛浮动着千军万马,令吉继赞叹不已。

这无疑是一篇和《直江状》一样危险的檄文。

“没人能叫醒装睡的家伙。因此,这篇檄文的确不是写给本家自证所用。我要让这篇檄文……像民谣一样传给每一位被强行征召去朝鲜的民夫和他们的家人,传给行长收养的战争孤儿和他的切支丹教友们,传给九州那些因为徭役苦不堪言,不得不顶着杀头的危险抛弃田地,背井离乡的百姓。我要让他们知道,试图站出来挽救他们的人,即将因为自己的义举而被治罪。”

剑一出鞘,必然会血溅七步。谁又能预见,这篇檄文一出会对丰臣本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曹太郎的打算已经跃然纸上。吉继知道,在曹太郎眼中,丰臣本家的名声从来都不能被置于三成之上……然而,三成绝不会同意以损害本家名誉为代价来保全自己这种事。

“佐吉还在生你的气,极有可能意气用事,否决你的提议……所以你才打算将这封檄文交给山城守,让三成以为……这是山城守的主意?”

“现在他如果不肯把行长交出去就会变成包庇叛徒的朝敌。但按照那家伙的性子,就算背上徇私舞弊的骂名也绝不会做出出卖朋友的事。我们必须在三成被污蔑为朝敌之前先发制人,让大阪那边闭嘴。”

吉继算是明白了……如果本家打算夺走三成大义的名分,曹太郎会在他们得逞之前,先让他们失去夺走它的资格。

“曹太郎……”

“刑部还有何疑虑?”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次做得太过了,佐吉可能真的会和你绝交?”

“反正也不是头一次绝交了。”

曹丕面不改色的回答让吉继也愣了一下,两人对视片刻后,吉继维持着严肃的表情举起了酒杯,握着杯子的手却因为憋笑而抖得有些厉害。

“…………不愧是佐吉看上的男人。我敬你一杯。”

曹丕沉着脸夺过了酒杯,“你还在养病,不宜饮酒,这酒我替你喝。”

“把葡萄酒送到我府上来却只是为了自己喝吗……”

吉继一脸委屈地看着曹太郎把送给自己的酒喝光,他哪知道,比起背着三成跟他密谋……背着三成给他喝酒是更危险的事。

曹丕的檄文很快就被送到了直江兼续手中。

早在石田曹太郎还被称作辽东曹太郎的时候,他便已经是声名在外的才子,擅长汉诗,写下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言辞清丽,情感委婉细致,又不似寻常舞文弄墨的文人那般沉迷浮华而晦涩的辞藻,他那些未经雕琢的言语往往比故作高深的文字更能直达人心。

文气斐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与其说是诗词,更像是便于传唱的民谣。

比起一名诗人或文人,他似乎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如何让文字与语言的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眼前这封檄文也正是如此。

这篇看似是用于自证忠诚的文书不仅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黑田长政、加藤清正等人公报私仇的事实,还以解释和谈的必要性为由头,控诉了文禄、庆长之役中穷兵黩武对民生的影响。

更为致命的是,这些明白流畅的文字,只要是稍微受过教育的寻常百姓都能理解,显然不仅仅是给大阪的本家看的。

察觉到曹太郎的想法后,冷汗已经不觉间浸湿了兼续的长发。

“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在当权者的一家之言。你也是这么想的吗?曹太郎……”

直江兼续将曹太郎的手稿完全展开,随后在案上铺上了纸张。

‘回信的内容交给你了。写下所有你想说的话吧’

德川内府试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刁难主公上杉景胜的时候,早已下定决心反抗的主公将如何答复全权交给了自己。

一纸《直江状》横空出世,成为了关原之战的导火索。

而今……他手中的笔将再次掀起一场纷争。

究竟是文人风骨,还是文人误国,便交由后世评说去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不久之后,针对黑田长政、加藤清正等人提出的诉状,以及大阪方面要求小西行长回大阪受审的要求,一篇回复大阪的文书被公诸于世。

这篇公开的文书内容总结下来主要大致有如下几条:

其一,小西行长通敌叛国纯属无稽之谈。

文禄之役开始前小西行长与朝鲜的往来都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减小我方损失,保护好宇土的领民与子弟兵,绝无通敌一事。黑田如水自仅仅是劝阻太阁都被罚禁足,小西行长若通敌,怎么可能不被太阁治罪?难道在提出诉状的人看来太阁那时已经老糊涂了吗?

其二,黑田如水未经审讯就随意定罪,忠奸不查,是为不智。

昔有德川内府以莫须有的谋反罪要求上杉家上洛自证,今有官兵卫未经审理,直接给小西行长定罪。如此是非不分,缺乏判断力的行为简直还不如三岁小童,真难想象做出这种判断的人居然是昔日太阁麾下的头号军师。

若小西行长这个文禄、庆长中立下首功的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就被扣个通敌叛国之罪,那某个在文禄、庆长未立寸功的太阁麾下第一大军师是不是该先切腹做个表率?

其三,加藤清正公报私仇,党同伐异,是为不忠。

加藤清正口口声声说行长不忠,此人在文禄、庆长之役又有何作为?因为和行长的私人恩怨反复破坏和谈,致使好不容易争取的成果功亏一篑,又在露梁海战前言行不一,抛下其他人自己逃跑。这真的不是在贼喊捉贼吗?

以忠义之名公报私仇,党同伐异者自古以来就数不胜数,此诸多诉状究竟是为私还是为公,丰臣本家是否可以纵容,为君者应有明断。若真的是在为丰臣家尽忠,就应该避免这种有损本家名望、信义之事。

其四,武断派无视百姓疾苦,以尽忠之名穷兵黩武,是为不仁。

平壤失守后,和谈本就已经是最优解。前方战线拉长,供给不足,后方九州的百姓也因为战事苦不堪言,许多农夫被强行征召,大量良田无人可耕,不堪赋税、徭役的百姓甚至要背井离乡,无数孩童成为孤儿。太阁在反复斟酌下默许了小西行长的和谈。而所有谈判都是在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知情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欺上瞒下纯属某些对此不知情的外人一厢情愿的揣测。

状告之人对前方战事的实情与本国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对和谈的必要性百般否认,还打算以怠慢、不忠、通敌为由想要惩处主张和谈之人,难道为了他们口中的忠义,全九州的百姓都活该家破人亡吗?

其五,寺泽广高为眼前小利背叛昔日好友,是为不义。

寺泽广高与小西行长同为太阁旧臣,共事多年,本应共同辅佐秀赖公,然而太阁病逝后,德川内府屡屡违背太阁遗命,他不顾廉耻前去投靠。为保全家族在乱世中摇摆不定本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他不仅认真给德川当狗,在关原之战拿出吃奶的劲痛击昔日的挚友,还在关原战败后辗转投靠了黑田如水,如今又拿出诸多对小西行长不利的证据只为至他于死地。昔日的挚友尚且能如此歹毒地对待,这样的人心中还有什么忠义或底线可言?这种人说的话能有什么可信度?

其六,我等不怕做朝敌,但绝不做天下之敌。

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在你官兵卫的一家之言。你官兵卫可以借着丰臣家的名望来强行给我们扣个朝敌的罪名,但别以为只要借着本家的威望就可以让我们咽下莫须有的污名。我们不怕被当作朝敌讨伐,唯独不能容忍因奸人诬陷,而被天下百姓视作通敌叛国的不义之人。你想来就尽管放马过来吧,这种时候什么审判也没意义了。

这封回复大阪的文书礼貌地问候了状告小西行长的诸位大名……也在本就苦于征朝一事的九州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留在九州稳定局势的栗山善助来信说当地的切支丹势力似乎正酝酿着一场动乱。

虽然官兵卫在军事上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大军师,然而……过快的攻略速度也意味着他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那些被他吞噬的版图……

现在,他感受到了这种反噬。

让火种变成燎原之火的,是另一件事……

利休七哲之一,切支丹心中的圣人高山右近遭到暗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