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葡萄丕的东瀛历险记 > 第26章 生逢乱世而谈义

第26章 生逢乱世而谈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上义光无力地瘫坐在案前……

当年的自己,又何尝不知关白秀次姬妾成群,同时又喜好男色,私生活及其混乱……即便如此,畏于关白的权势,他仍答应将驹姬嫁出去。

他憎恨害死自己小女的丰臣家……但他真正恨的,是为了保住这一亩三分地儿不惜让家人委曲求全的自己。

丰臣还是德川,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为何要背叛你曾经的主子,去帮石田治部?若是当年石田治部作为太阁宠臣如日中天之时,任何人去攀附巴结都不会令我感到意外。但此一时彼一时……”

被问起这个问题的商人仿佛被逗笑了。这位地位低下的商人正了正衣襟,随后不卑不亢地答道:

“因为石田治部作为太阁的宠臣,如日中天之时……竟为了我这个命如草芥,还背负着通敌叛国之罪的商人向太阁求情,哪怕他极可能因此遭受牵连。只因他相信我有冤屈。也正因如此……我这个弃子才苟活到了现在。我不像大人您还有一家老小需要瞻前顾后,既然这条命本就是赚来的,那倒不如按照自己的意愿……昂首挺胸地活。若那人想要建立一个一人为万人心忧的治世,我这一介商贾,便是与他同心的万人之一。若他想要改变太阁以权与利驱使万物的规则,生逢乱世而谈义,那我便陪他舍生而取义。”

这掷地有声的宣言让最上义光陷入了极为复杂的情绪。

一介商贾……尚且有这样的骨气。

相比之下,卑躬屈膝,即便妻女双亡也敢怒不敢言,低声下气活到现在的自己……终究活成了自己罪讨厌的模样。简直窝囊极了……

最上义光沉默了许久,最终,他徐徐起身走向了那位商人,

“你方才提到石田治部想要改变太阁建立的法则……能否……与我细说。”

从这位领主坚定的眼神中,曹太郎已经知道了他的答案。

在那之后……表演完毕的大魏文帝带着最上义光的谢礼又顺道去了一趟仙台,然后借花献佛将这堆礼品转交到了东北龙伊达政宗手里,和他谈了一些关于贸易的事,据说二人相谈甚欢,临走前这位笔头还喊着要掏心掏肺,紧接着,这波掏心掏肺的礼物就转送到了上杉家的家老直江兼续手里。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此时正值寒冬,北国大雪纷飞,这位汉学大师一见面便给曹丕递上了暖酒,随后亲切地用汉文向曹丕打起了招呼。

“曹太郎,别来无恙?”

也许是考虑到可能会有忍者监听,心照不宣的二人便在室内用加密对话畅快地聊了起来。

“最上家已经答应……若是与内府开战,他会在适当的时机倒向我们。”

“不愧是三成欣赏的男人!那么接下来便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么?看来我也可以着手准备了……”

直江兼续的话愈发让曹丕好奇三成到底都跟他写了些什么,当然,就算再想知道,对别人的私人信件问东问西也是相当不礼貌的。于是他只能板着脸,若无其事地继续跟直江兼续讨论如何对付老乌龟的事。

“听你的意思……怕不是连借东风的七星坛都摆好了?呵……不过我得提醒你,当年赤壁的东风可不是孔明借来的,只是奈何魏武帝不得天时……你所说的东风究竟起于何时,还需好好把握。”

这位运筹帷幄的智将浅笑着为曹太郎斟上热酒,“曹太郎当真认为……让魏武帝输给江东的是天时吗?”

“哦?那么山城守有何见解?”

参与赤壁之战的当事人不动声色地注视着眼前这位事后诸葛亮,打算听听后人评说,对此并不知情的直江兼续不出意外,和三成一样引用出了孟子的话。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让魏武帝输给江东的,只怕并非天时,而是人和。荆州降兵人心不齐,而江东却有三世的谱代家臣尽心竭力,同仇敌忾。更别提孙刘联盟的另一位……那位携民渡江的仁德之人,对于整个荆州而言,也是民心所向。”

听着这位汉学大师对自己父王生前的宿敌发自内心的夸奖,曹丕的脸色不觉间变得更黑了。

“呵……看样子你也很欣赏那位刘皇叔。只可惜那位皇叔聪明一世,却在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只能在输掉一切后将烂摊子整个丢给了借东风的那位诸葛孔明。这位多智近妖的大军师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未能在后来逆天改命,挽回汉室的颓局。这又何尝不是不得天时。”

“不得其时……这种只有后人才能看清的事,当世之人如何知道呢。若是那位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丞相就此认命,反而会遗恨千年吧。”

“我算是明白三成为何会在决定天下的大局上选择你这个盟友了。”

马鹿和马鹿之间相互吸引的铁则,在三成身上屡试不爽。

而这位热情的汉学大师显然也把自己当成了三成马鹿团的成员之一。

“我也总算明白,三成为何会与你结为异姓兄弟……曹太郎看似和三成天差地别,实则和他是同一类人。一边说着不得天时,一边依旧在尽可能为三成争取更多的人和……比任何人都希望三成能赢得此战。”

曹丕并未否认……就算已经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和计算,这仍是一场以少敌多的战斗。即便是足智多谋的大谷刑部以及眼前这位天下第一陪臣也并没有十足的胜算。

然而,这场对决越迟来到,他们的力量差距便会越大……

这并非什么一时冲动,感情用事的决定。

“让我见识一下你的东风吧。”

直江兼续口中的东风,是一篇名为《直江状》的文章。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文人的笔……在合适的时候会胜过刀剑。那篇文章亦是如此。

读《直江状》时,曹丕想起了官渡之战前袁绍手下的文人陈琳曾写给自己父王的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檄文。

这将是一支利箭……一旦离弦,便会引来千军万马。

曹丕回到佐和山城后,这支利箭也飞到了德川内府那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