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谈判成功的外交官此刻却跪在天主圣像面前忏悔。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万能的主啊,请原谅我自作聪明的欺骗。”
忏悔之人双手合十,坚定的目光却没有一丝游移与颤抖。在微弱的烛光无法照亮的阴影中,另一个声音告诉他:
“记得你的上帝也说过,不可随众行恶。你做得没错。相信你也并不后悔。“
这次议和成功,并不是因为明日两国达成了什么协议。
只不过是两位精明的商人在利害的权衡下达成了共识罢了。
带来虚假和平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只不过……这位胆大包天的明使转达给两位同僚乃至整个大明国的信息,并非日本国王的要求,而是他自己编撰的要求。
“倭国头领丰臣秀吉说自己愿意向我大明称臣,并撤回侵朝日军,只要当今圣上将他封为日本国王,并允许朝贡。”
而小西行长则将明使的话翻译成了如下回答:“明使已同意所有的条件,只需遣使与明使一道前往北京请明帝批准条款。“
一场瞒天过海的骗局就这样光明正大地在两国的见证下展开。
一场牛头不对马嘴的谈判竟以一种看似皆大欢喜的方式收场。
”主曾教导过我们,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是否宽恕我的谎言,就在我死后由上帝决定吧。“
小西行长在君主面前已经用尽了所有谎言,他注视着眼前的圣像,此刻只剩下肺腑之言。
“我不会为自己在此事中欺君罔上而感到后悔……让我惭愧的是,我欺骗了所有无条件信任我的朋友。三成,吉继和左近……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难查出事出反常。可事实却是,他们甚至没有多问就相信了我的说辞。”
如若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那就只有另一种……仅仅是想到这点,就让他如芒在背……
“不……一定只是他们被我蒙骗。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也必须让太阁和所有人相信这点。”
真田家的老爹告诉过我们,不能随便奶,因为这世上的事,总是想啥来啥。
由于工作性质上都是与接待明使,促进和谈相关,曹太郎与三成的接触也频繁了许多。
对议和充满希望的三成曾无意间问了一句,是否准备在战争结束后重开通往大明的商路,曹太郎却淡然一笑说自己压根不会把鸡蛋装进一个篮子,现在他已经转行做起了葡萄酒的生意。由于小西行长的支持,他得以在肥后种植葡萄,并且在本地酿酒,酿制的葡萄酒口味比南蛮的酒更受当地人喜爱,将葡萄酒高价卖给大名,却白菜价提供给小西管辖范围内的切支丹教堂,这就是他和小西的约定。
又是葡萄酒……
鉴于之前宴会上的回忆,三成对这个玩意有些过敏。曹太郎邀请他到自己宅子里品酒时,他本来是拒绝的,奈何小西行长在一旁孜孜不倦地赞叹着曹太郎对葡萄品种的选择和酿制的方式有多么讲究,堪称酒界的宗匠,盛情难却下他顶着之前对葡萄酒的阴影来到了曹太郎家。
虽为一方富商,曹太郎的宅邸却十分古朴,室内的装横简洁而高雅,所有漆器与装横皆以红黑为配色,种类繁多却又不显得杂乱花哨。书房的桌上摆放着一把古琴,想必是大明国的乐器。
宅邸的主人必然是一位高雅的才子……
在看到他庭院里的葡萄架之前,三成对此深信不疑。
“这……行长不是给你提供了种植葡萄的庄园……“
曹太郎轻笑一声,反问道:
“你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吗?”
三成在御书库没少看各国的典籍,自然不假思索地答了上来:
“这个典故来自大明国……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行军途中许久未找到水源,士兵皆口渴难忍。为了激励士兵继续前行,曹操骗士兵说前面有片梅林,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那你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魏武帝在自己官邸的庭院里种了一棵青梅树,忆苦思甜。”
“这是出自何处?”
??三成并未听说过这个典故,他打量着曹太郎,似乎想确认这家伙没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曹太郎却对答如流:”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煮的就是他庭院那棵梅树上的果实。“
“……………………”
三成感觉曹太郎在忽悠自己,但又找不到证据。
“尝尝吧,这是最近才刚酿好的酒。”
曹太郎递上了一个小酒杯,两人竟看着院子里的葡萄架对饮了起来。
“你在自家庭院里种葡萄也是为了忆苦思甜?”
对于自己这位“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石田三成听过无数版本,遗憾的是,他对曹太郎的来历和经历至今都一无所知。
“物是人非事事休……有什么忆苦思甜可言。”
曹太郎抬头望着空中的皓月,感慨着唐宋的文人对明月寄以相思的诸多诗词是多么精妙,自己或许生错了年代……但不知为何,此刻浮现在他脑海里的竟是诗经中的《陈风.月出》。
“是因为思念某个人吗?”
“何出此言?”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当三成用汉语颂出这两句七言,为他斟酒的曹太郎僵住了手臂。
”这两句诗源自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乃是七言诗的开创之作。表达的是山长路远,天各一方的相思。“
??
三成他……已经听得懂明使的话……
而种下这个变数的人竟是曹太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