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进入尾声,前两天日头也不再那么毒了。
今日却奇怪,尤其是午后闷得慌,蝉鸣声此起彼伏,郑颂宜心神难宁。
医书的字难以看下去,她索性合了书页,推门出去。
青枝和秋伈见状忙跟上,“郑姑娘……”
郑颂宜见她两关切的围上,有些手足无措,眨了眨眼道。
“我们去走走吧。”
难得见她如此,青枝和秋伈高兴应着。
青枝拿了扇子,和秋伈随着郑颂宜出来。
她们三人沿着廊下走着,阳光耀眼,穿过树叶落在石板上。
空气中裹挟着热浪,让人忍不住眯眼。
才出来一会,郑颂宜额头冒了细密的汗珠。
此时,下人们应该都在后院。
前世她有次误入后院,那日炎热无比,发现大家于后院纳凉。
才知府中曾有人于烈日下洒扫,中了暑,险些丢了命。
所以陆淮习规定最热的那日午后,让下人们休息一个时辰,最多于阴凉处干活。
郑颂宜穿过耳房,踏着细碎的树荫,绕着池塘边走着。
其实,出来走走还有别的目的。
尽管她坚信将军府内,无人重生。
但是,再确认一遍总没错。
打定主意,郑颂宜的步伐更坚定了。
刚到通往后院的圆形门洞时,隐隐约约的谈笑声传入耳中。
郑颂宜抬头看去,院内有三两身影。
应该没错了。
郑颂宜往里去,人愈发多了,多数在厨房附近的廊下,或站着或坐着。
她们也注意到了郑颂宜正走过来。
一道道目光落下,仿佛有分量,压在郑颂宜心间,她的心跳随之快了几分。
郑颂宜平复心绪,回视众人,探究着她们眼里的情绪。
有好奇、善意和友好。
一如前世初见。
“郑姑娘来了。”有人轻言道了句。
闻言,孟嬷嬷从人群深处探身,笑颜舒展,向她招手,亲昵道:“快来,喝点杨梅水解暑。”
身边的围绕的人默契的让出了一条道。
郑颂宜点头,穿过三五人群,往里走才看见不少人手里拿着杯盏、碗喝着杨梅水。
“一路过来,满头大汗的。”孟嬷嬷笑道,边说着往碗里加了几块冰。
郑颂宜闻言,捏着袖子擦拭鼻尖、额头的汗,笑了。
孟嬷嬷将一碗杨梅水递给郑颂宜,又分别给青枝和秋伈拿碗盛着。
酸甜凉爽,沁人心脾。
郑颂宜赞道,“真好喝。”
孟嬷嬷笑眯眯的。
不知是酸梅汤的作用,还是日头真的小了,郑颂宜觉得闷热少了些。
待她喝完,人群也散去了,估摸着是休息的时辰结束了。
孟嬷嬷等人收拾好瓢碗锅灶,也离开了。
郑颂宜沿着另一条小路往回走。
“郑姑娘,给你这个。”青枝递给她一朵花。
白色的花瓣,淡黄色自花心晕开,小小一朵。
“谢谢。”
“你们知道这花叫什么吗?”秋伈也从草丛上捡起一朵。
郑颂宜才发现挨着墙边,有一排这样的树,三两花朵落在树下的草丛里。
“叫什么?”青枝顺着她的话问。
“哎呀,你先猜猜。”
郑颂宜看了看手里的花,听见青枝道:“栀子?”
是有些像栀子,郑颂宜拿近嗅了嗅,但香味不像。
秋伈笑她,“不对,但也有点接近。”
“其实,它叫鸡蛋花!”
“鸡蛋?”青枝又看了看手里的花,“颜色倒是鸡蛋的颜色。”
郑颂宜点头。
“小时候我娘把它晒干,夏天泡水给我爹喝,可以防中暑。”秋伈笑道。
她的话勾起郑颂宜的回忆。
前世,郑颂宜记得秋伈是家中最大的孩子。
因家中困顿,卖于将军府为婢。
后来,她父亲做买卖挣了些钱,想为她脱去奴籍。
秋伈不舍将军府,与父母说再等一年。
谁知,还没出一年,整个将军府便葬送于火海中。
“居然还有这样的效果,我之前看孟嬷嬷领人拾它,还以为只用作制香呢。”
青枝正说着,话音才落,雷声大作。
霎时间,大滴的雨扑簌落下,让人措手不及
三人速来到就近的长廊下避雨。
“我就说今日这般热,原来是要下雨。”青枝嘟囔道。
秋伈边应和着,边拿出帕子帮郑颂宜擦拭发间、脸上的水珠。
“你给自己也擦擦。”郑颂宜看见她袖子上落了不少水珠。
“我没事。”秋伈笑道。
郑颂宜帮她拍落衣袖上的水珠。
长廊另一头,徐珲示意道:“将军,郑姑娘在那。”
陆淮习抬头看去,郑颂宜帮秋伈、青枝理了额发,正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
风扬起她鬓边的碎发,她目光垂视着,一眨不眨的。
又出神了。
陆淮习心想着,抬脚向她走去。
斜雨如丝,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郑颂宜深呼吸,想将自己一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