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龙凤团茶 > 第2章 第二章 家训

第2章 第二章 家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向行福皱眉叹了口气,彻底无话可说。

“不,还是因为那卓家欺人太甚!”向云松抬起头瞪着眼睛,像是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要是不伤了我哥,就是报官把他送交官府,我哥也不会枉死!”他越说声音越低,声音中显见咬牙切齿。

“住口!”乌木拐杖忽然劈头挥过来,重重打在向云松头上,那沉闷钝重的声音,让秦氏的哭声更尖锐了几分。

向老夫人不知何时站了起来,苍老的身躯立在高大的向云松面前,宛如一棵饱经风霜的佝偻老树。“跪下!”

向云松慢慢抬头,与向老夫人对视,眼中诧异与愤怒交织。

向老夫人甩开贴身丫鬟梅娥和少夫人卫宁儿搀扶过来的手,一步一顿走到向云松身侧,扬起乌木拐杖,重重打在他的膝盖后侧,让他重重跪在地上。

“这么丢人,辱没祖宗败坏门风的事,你还敢如此狡辩,松儿,你跟柳儿,实在太让我失望了!”向老夫人的声音里带着恨铁不成钢的锥心痛意。

“我知道你对向家诸多家规和祖母的安排不满意,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没跟你说明原因,也怪我,老了糊涂了。也罢,今日就与你说个清楚,你好好听,听明白了,就把你哥的事放下。从今日起,好好做人,绝不要学你哥偷奸耍滑,做些败坏门风,辱没读书人礼义廉耻,害人害己的错事!”

向云松低头死盯着地面一言不发,秦氏的哭声依然不绝于耳,只是这回多了一些无奈和心酸的意味。周围的人,就连向东海夫人张氏也都在默默抹泪。

“向家的家训,精忠卫国,耕读传家,文不为官,武不拜将。你和柳儿从小就一直记着。前两条你们都懂,后两条,则是二十年前才加上去的。为什么加,你和柳儿,包括你娘都不明白。”

向老夫人的声音带着沉重中带着懊悔,却并没有让向云松和秦氏回答的意思,“十二年前的春闱,柳儿一举考取了秀才,他跃跃欲试,想要参加秋试考取功名,我便让你父亲出面,不让他参加秋闱了。你从小喜欢舞刀弄剑,我让你爹悉心教你习武,还让你出门拜师学艺,可当你想要学你祖父博取前程的时候,我便严令你父亲将你拘在家里不让你考武举,甚至不让你去镇上参军。”

向云松垂在身侧的手握成了拳。向老夫人说的都是实情,这些年来在向家,文不为官无不拜将的家训,其实已经超过了精忠卫国和耕读传家。父亲向南山在世时,将一文一武两个儿子的功课抓得很紧,两兄弟也懂事听话,即使说不上苦读苦练,但勤读勤练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然而当他们真想要在这上面挣一个前程的时候,祖母和父亲却严加制止,为此还修改了家训。十五岁那年他也曾偷拿了母亲的一点银两,想偷偷随在募兵的队伍后面,凭自己本事吃军饭,像当年的祖父向崇朝一样。

然而父亲向南山不知什么时候发现了他偷逃参军,硬是凭着一双火眼金睛将他从那群衣衫褴褛的穷兵娃子中揪了回来。回到家向云松被狠狠打了一顿不说还饿了三天。半月后刚下了床,又被罚抄写家训两千遍。

然而这一切横加阻拦铁腕镇压的背后,却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父亲只说是祖父定下的规矩,向家子孙不得有违。同样被严令不得参加秋闱的哥哥去他床前看他时,也只是叹着气,说不出一个字的缘由。

此刻听向老夫人主动提起,向云松纵是一股想要杀上晋阳一雪仇辱的恨意堵在心口,脚下的步子却也有了重量,停在原地挪不出去。

向老夫人推开梅娥递过来的巾帕,坐回椅子上,开口间的声音带着半世沧桑。

向老太爷向崇朝原是建州农人,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自小喜欢舞刀弄剑,身体长得也很壮实,是整个村里的孩子王。

十岁那年家门口来了个游方的道人,问他娘讨口水喝。喝水的当口,看到了在院子里把根树枝当大刀耍的向崇朝,就招呼他过去,把自己的佩剑解下来跟他交换木棍,说如果向崇朝能够削掉他树枝顶端最细的那根枝丫,就给把佩剑送给他。

向崇朝怦然心动,壮着胆子拔出剑后双手握着跟道人对仗。道人一只手随意捏着那根树枝跟他比划,看起来没有章法,然而却每每都能避开剑刃。向崇朝打了半天累出一头大汗却连那根细枝的叶子都没碰到。十岁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一起,打到最后发了狂,扔了剑合身扑上,直直向着那根树枝猛冲,哪怕那根树枝已经戳到面门都不躲闪。

他娘看得惊叫连连,道人也颇为诧异,看向崇朝抓住树枝用牙咬掉了那根细枝呼呼直喘气的样子,喃喃说了句“你倒是不怕死”,就把地上的剑捡起插-入剑鞘后给了向崇朝。

向崇朝已经懂事,知道自己没有遵守约定用剑削掉细枝,就默默把剑推了回去。那道人却还是把剑推给他,说了句“该你得的,你比我与它有缘”,就转身离去。

剑虽在手,向崇朝却没有爱不释手,他深知自己得了这柄剑也用不了它,要学会用它,只能去找这个道人。

他赶忙拾掇了一下,回灶房取了几张饼子胡乱塞进包袱,跟他娘说要出去溜达溜达,就背着那柄剑直寻那道人而去。

当时只道是去学本事,谁想到一去就是十多年。向崇朝追出村去后没走多远就见那道人在路口等他,就这样,他跟着道人上了武夷山,正式拜师学艺。那时候,他只知道道人名叫江天泰。

等到十年后学成出山,才知道江天泰曾是镇守边关的骠骑大将军程达武手下的一名参将,很多年在一次戍边战中一时失察迷路,导致赶不及救援兄长江天恩,但却意外地发现了北羯军骑偷渡阴山的踪迹,并予以狙击,立下奇功。最终得知江天恩因等不到援兵殉国后,江天泰心怀内疚终难接受朝廷封赏而出家问道。

向崇朝下山前,江天泰与他交代了这段往事,而后郑重地再次把当年御赐的佩剑天鸿赠送给了他。这一送,等于也是将自己一生的荣辱遗恨悉数传给了向崇朝。向崇朝连家都没有回,即刻投奔程达武。程达武见过了他的武功,也知道这些年他在江天泰那里也学到了许多带兵打仗的学识,当时就让他跟着自己手下的一名中将进了军营。

如此,向崇朝走上了行伍之路。他作战勇猛,谋略深沉,几年之后就成为了军中一名干将,深得程达武倚重,并屡立奇功。他曾经带着两千五百人守住灵栖山口,坚持了两个月,打退了西羌多次共五万人的进攻,成功守住了大云最西北角的疆土。

英雄自有美人垂青,程达武做媒,将自己故交,时任翰林学士的杨彦之女杨虹珠嫁给了他。

向崇朝以农人之子的身份,经过不懈奋战,终平步青云。这时距他离家已经过去十五年。他带着新婚妻子回了建州老家,好好安顿了以为他早已身死的父母兄弟,修了祖坟,后又回到边关继续戎马征程。

有了儿子向南山之后,向崇朝作战依然如同小时候与师父打赌时那样不怕死,如此二十多年过去,他已经拜将威灵大将军。妻子杨虹珠与他伉俪情深,无论边关京城,一直陪伴左右。也因为边关生活清苦,带兵打仗生活颠沛,杨虹珠怀了好几个孩子都没有养活下来,十多年的岁月里,从青春到不惑,也只得了向南山一个儿子。

然而命运的玩笑也终是没有躲过去。二十多年前,皇家夺嫡之争摆上台面,向崇朝因程达武与当朝皇后的哥哥辅国大将军顾必宁交好,而被想要废掉太子扶大皇子上位的先帝和大臣王敏轻松冠上谋反罪名,与程达武一起下狱。向崇朝被逼与顾必宁程达武划清界限,他不从,就连父母也被王敏扣为人质而关押。

后风云变幻,王敏一族终被诛杀,大皇子被贬,程达武与向崇朝得以平反昭雪。但他的父母却因王敏手下的严酷折磨,以及当时那些认为程向一派已被连根拔起,再不可能翻案的人的玩忽职守,让他们活活饿死在了没人管的死牢里。找到他们的时候,两个老人已经成了两具干尸。

为国为民出生入死戎马半生的向崇朝经过这一遭,与恩师江天恩一样,再也无法享受浩荡皇恩,心灰意冷之下挂冠而去,回了建州故乡。

杨虹珠与他生死相随,贫病不弃,就这么从一个正三品官员之女,成为了建州农人之妻。回乡后,在杨虹珠的影响下,向崇朝将在军中立下的家规“精忠卫国”后加上了“耕读传家”,独子向南山也只是娶了镇上的大户之女秦氏为妻。一家人守在旗山镇,雇了些农户种田绩麻养蚕缫丝,做了个田庄的庄主。

然而向崇朝内心一直怀着对父母的无尽愧疚,身为人子,不仅不能承欢膝下,还因自己的功名成就连累他们身遭惨死。这一桩事,让他愧恨终生。但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他身为一个军人,又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在孙子孙女们出生后,为让下一代远离给向家人带来无上荣耀同时也横加无尽伤害的皇家恩典,向崇朝又在家训里加上了“文不为官武不拜将”八字,作为对后世子孙的告诫。向家子孙,应格物致知知书达理,但不得为官入仕;向家后人,应强身健体精忠卫国,但不得拜将封侯。

缓慢的叙述带着久远的回忆与岁月的沧桑,将沉痛与感怀展露无遗,听得一众人等俱都默然不语。向云松也定定出神,少年时猜想过无数次为何那十六字家训家国天下忠义两全,却两两矛盾互不相容。他曾经问过父亲很多次,父亲每次不是打他一顿教训一通,就是面色凝重沉默不语。万料不到,这背后竟然藏着这样一个缘由。

一时间心头百感交集,将之前堵塞心口的愤怒仇恨冲淡了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