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给老太爷祈福的名义,躲懒。
苏织果然正在去万乐寺的马车上。
一大早,街面游人如织。市井迎傩,击鼓鸣锣,热闹非凡。小花从未见过这等热闹场景,撩开车帘,顺着傩戏队伍,眼睛眨都不眨。
马车被挤着,慢慢往前挪动。
苏织说:“他们要一直闹到除夕,每年都给家里下帖子,家里得接三五拨呢,你想看,到时看个够。”
小花这才依依不舍收回目光,“姐姐不是说,每年族人回来,你又破财又发财,今日不在,怎么收礼?”
“今日可收不了礼。”福银笑着,递上银叉,供她们吃剥好的南柚。
这柚子与乾国常见的香柚不同,味道酸甜可口,汁水丰沛,是榕城特意送来的。
“咱们五娘子啊,算盘打得精……”她揶揄,“祭祖哪有功夫。正经收礼,得到除夕日,人都来拜,红包礼盒一个接一个,压得我们手臂疼几天。”
“咳咳,”苏织尴尬,“那我的红包,不也流水般送出。”想到就心疼 ,年年入账,年年出账,总是入不敷出。大家送礼,多是特产土仪,或有奇珍异宝也不能卖。
她身为长辈,红包里正经要包压岁钱,那可是真金白银。
万乐寺,背靠城西一座小山头,山不陡峭也不高大,人行半刻钟,就能登顶。寺庙几代经营,春可赏花,秋有红叶,山景颇好。因地势便利,香火鼎盛。苏家在寺里不少布施,苏织自然是贵客。
她马车到山门前,知客僧一眼看见,当即迎来,双手合十念佛:“一年不见,五娘子又长高了。”
苏织咦了一声,“法慧大和尚?你怎么跑出来当知客了?”
没料到她消息如此不灵通,倒问得法慧一怔。
因今日人多,福银、春檀、香芸三个大丫鬟和几个小丫鬟都跟来。春檀见状上前一步,附耳道:“忘和您提了,五个月前品泉大师圆寂,万乐寺如今的方丈是法守大师。”
苏织了然。
那就难怪了。
法守和法慧是同门师兄弟,但两人从来不合,多次辨经,不分胜负。法守小心眼儿的很,如今他当上方丈,可不就把师弟撵出来当知客僧了。
她啧啧,只是吃相也太难看些。好歹是同门师兄弟,佛理精通,当知客大材小用。
“大和尚法义奥妙,何不去他处另谋出路,平白在此受折辱。”苏织并不信奉佛法,法慧是她认识的,难得不讨人厌的和尚。
法慧笑笑,神情并无愤懑。他神色平和:“师父说,我的缘分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