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掌柜捏着参的中部,将参举到虞薇念眼前,指着芦头道:“这是芦碗,一个芦碗代表一个年头。”
说罢,就开始数芦碗。
一共十三个芦碗,代表着这颗山参只有十三个年头。
“参的年份越久越值钱。二十年以上的参与二十年以下的参,不止药效上有着差异,在价格上也是天差地别。”
见虞薇念听的认真,掌柜的又道:“若是百年老山参,能卖百两银钱一两参。若是五十年的,也能卖个十两银钱一两参。但姑娘这颗参,才短短十三年,只能卖个一两银钱一两参。”
虞薇念拧着眉,点了点头。
掌柜的并未诓骗她,来前她特地寻了秦村长,村长也是如此说。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可听到掌柜的报价,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前世的小说里,人参可是价值千金的大补之物,没想到到了她这儿,竟然并不是这么值钱。
若是她看过红楼梦,便知晓在清朝之前,人参的价格并不高。
当然,年份过百的除外。
哎,她的发财梦,就这么破灭了。
对于价格方面,虞薇念并无异议。掌柜取来小秤,共三两六钱。
“小娘子,这是参钱,您收好!”
三枚一两的虽银子,外加六百个铜板,被虞薇念包进了帕子里,贴身放好。
“日后若是有药材,皆可卖到我们铺子。价格方面,自是不用担心。”
虞薇念笑了笑,点头应好。
“小娘子慢走!”
出了药铺,虞薇念并未闲逛,也未购买任何东西,直接回了西家屯。
实在是这点子银钱,她舍不得花。
从辽安城到西家屯的路程并不远。出了城门是条笔直的官道,说是官道,其实就是一条宽些的黄土路。人马车畜走得多了,路面凹凸不平,有不少的坑坑洼洼。
虞薇念想着事,不曾注意注意脚下,一脚踩到浅坑里,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此时路上已有不少行人,虞薇念身后的妇人见状连忙跑了过来,伸手去扶人:“大妹子,可摔着哪了?”
“没,没摔着哪。谢谢嫂子了。”
借着妇人手臂的力,虞薇念爬起来,淡定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半点不觉得丢人。
“客气啥?没摔着就好。”
“大妹子哪个村的,我瞧着面生。”
“西家屯的!”
一说西家屯,妇人就明白为何这女子瞧着面生,“难怪,我说怎么没见过你!”
见虞薇念不甚理解,妇人主动解释道:“咱们辽安地界大,人口却是比不得别的县。每到赶集庙会,或是进城卖货,户户都是全家出动。所以周边的村子里,不说叫得出名儿,总归是打过几次照面的。”
“刚一看大妹子面生,生得又好看,不太像我们这儿的人,我还寻思着是哪个地方来走亲戚的呢。”
妇人说着,又问起虞薇念关内的风土人情。
虞薇念知无不答。
妇人啧啧咂舌,心道同是大梁子民,饮食与习俗上的差异竟如此之大。
一路上,虞薇念与妇人同行,聊得倒是畅快。临分别前,妇人告诉虞薇念她叫沈凤琴,住在红坝村。又说两村隔得不远,让虞薇念得了空去她们村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