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施微每天暗搓搓地看大王和巫咸的反应,她也知道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只是还没等她看到效果,大王和巫咸又出去打仗去了。
这一回出征的人更多,带回的奴隶也更多。
大王的征战并没有因胜利而结束,相反因战果殷实,他戎马一生的征战生涯似乎才刚刚开始。
而林施微开始翘首以盼的满心期待,不知何时,也渐渐淡去熄灭。
或许因为大王常年征战,大多穿着甲胄,林施微年年做给大王和巫咸的衣服,在大王身上的效果远不如在巫咸身上明显。
几年下来,巫咸已是形销骨立,颧骨高耸,眼窝深陷,与大王相似的年纪,却比大王长了两三辈,不仅是他,他身边常年侍奉的祭司卜人因时常见到他身上的衣物,也个个瘦骨嶙峋。
但是大王和其他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在他们看来,自从巫咸开启人祭,国力与日俱增,作为和鬼神沟通的大巫,他有此结果非过是功。
而如今,王都中,也看不到什么反对人祭的人,听不到反对人祭的声音了。
直到巫咸死了,哪怕死的时候形容枯槁,看起来很像被催眠自杀的样子,林施微也并没有开心多少。
因为她知道。
制度已经形成了。
人祭可以使得商兵为了自保奋勇作战,勇猛的军队无往不利,带来更多的奴隶和贡品,这些贡品使得王室贵族相信人祭能够获益颇丰。
他们或许能,又或许不能理解人祭对战力的提升,或许会把如今的战果归结于对鬼神献祭的慷慨,但不论怎么样,“人祭”的制度已经在商朝彻底扎根,没有人能轻易撼动它,除非将整个商朝连根拔起,将所有商人流放铲除。
有那么一刻,林施微夜深人静时都在想,如今这一切都在大王的预料之内吗?当年人祭,究竟是大王,还是巫咸率先提出来的呢?
到了如今,哪怕大王和巫咸都死了又怎么样?
还是会有新的大王和权臣抵挡不住人祭的利益支持它,这一套因人祭而带来的利益系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去世而改变。
换言之,她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败给了历史的必然和不可逆。
怪不得暨白真的保佑自己,让自己的衣服杀了人。
原来即便巫咸死了,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改变不了历史中人祭的盛行。
.
(人祭场面警告↓慎入!)
明堂祭司挖了一个近三十平方米,深三米的祭祀坑,坑底堆积柴草,南北两壁挖出很多放置祭品的壁龛。
林施微近似自虐般地站在了她能站到的最前面的位置。
倘若这是一个制度,那么她岂不是要面临贯穿整个商朝的人祭,早一天习惯,和晚一天习惯又有什么不同呢。
被肢解、腰斩的人牲连同牛和猪被放在壁龛中,祭司点燃了坑底的柴草,这些尚未完全死去的人如同烤乳猪一般,被放置在炉膛里,被祈求鬼神庇佑的人用心烹饪,虔诚献祭。
冲天的火烟带着浓郁的香气钻进她的鼻孔里,刺激着她的味蕾,让她一时分辨不清究竟是烤牛、烤猪的香气,还是……人的味道。
一股股酸水往上涌来,她终于闭上了眼睛,假装被烟熏到流下了泪。
这些烧焦了的人牲和猪牛被摆放在坑底,填满一层,就铺一些石块和陶片,继续往上铺,直到铺了十四层,将祭祀坑填满为止,如同精致的千层蛋糕,被厨师做成惹鬼神喜爱的整洁模样。
满满宛如现代一个客厅大小的祭祀坑,被人牲填满了……
.
连战十几年,太戊二十六年,西戎数十个方国来朝,听闻西王母有长生不老药,大王还派遣王孟前去采药。
西戎臣服后,大王又带着他所向无敌的象兵,配备着青铜兵器和生产青铜的队伍挥师向东。
太戊四十六年,是个大丰收年,方国朝觐之数也是前所未有,更不必说各地进贡的贡品,不计其数的美玉丝贝、牛羊奴隶、青铜龟甲,让王都中的王室群臣笑逐颜开。
大王为庆贺,准备用空前规模的人牲祭祀鬼神上帝,和祖宗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