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乐转过身子,对上他的眼睛一瞬,很快又移开视线,闭上眼睛。
凝视的眼神太过强烈,让她好一阵胡思乱想,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瞌睡虫的攻击,堕进了梦乡。
周岳生定定地看着她,目光一寸一寸地扫过她的眉眼。
许久之后,他才离开于知乐的房间,之后也没回西屋,而是迈步往后山走。
于知乐睡醒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下意识摸了摸身侧的位置,才起身推门而出,没看见周岳生的身影。
“光叔、婶婶、乐乐、圆圆、小越、小宝,我来了。”张文心一进门就喊了一串名字。
副业组小院建成后,她们鲜少在于家开会,她来的次数自然而然地减少了。难得喊一次,声音比往常高了不少。
“我说最近怎么总觉得家里少点东西,原来是少了文心的声音。”于婉琴一听这久违的打招呼方式,不由得打趣。
张文心亲呢地挽着她的胳膊,嘿嘿一笑:“以后我肯定常来,婶婶可不能嫌弃我。”
说完,她又耍宝讨于婉琴欢心,让于婉琴笑得见眉不见眼。
直到于初月进门,她才停下,走到长桌边上开会。
“你想成立哪种宣传队?”于知乐问。
交流学习期间,她们了解到其他村的宣传队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职型,日常只做宣传相关工作;另一种兼职型,上工之余搞宣传,拿两份工分。
“兼职型。”张文心毫不犹豫回答,紧接着说出理由,“主要成员都得识字,我打算从知青点那边挑人。平常让她们接触一些副业组的工作,就当储备人才,免得加工厂发展起来后没人用。”
她观察知青点的人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他们很了解,确定要成立宣传队的瞬间就确定了组长的人选——女知青负责人叶成玉
“叶成玉?”于知乐回忆起她在节目排练期间的种种,评价道,“她态度很积极,也有一定的领导力。”
于初月接话:“她也很有亲和力,是村里人缘最好的知青,我爹经常在家夸她做事利索。”
三人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一致决定让她负责以后的宣传工作。
一番讨论过后,她们商量出工作章程,决定将卫生安全和扫盲作为冬季的工作重点,并把此前在晚会上表现突出的人纳入表演队伍的后备名单。
“陈昭不是很爱给大家读报纸吗?”张文心瞥见屋檐下托腮悠闲听收音机的陈昭,突然想起这事,“猫冬的时候让他去给大家上课,爷爷奶奶辈准爱听。”
于知乐忍俊不禁,招手问他意见。
陈昭把于迟连人带凳端到她们面前,说:“小宝这几天学会了叶笛,让他和我搭档,工分我俩平分。”
“小宝真厉害。”张文心边夸边将两人的名字加入名单。
于迟认真点头回应她。
小会结束后,张文心和于初月没离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于知乐聊天,顺带复盘了一下最近的工作。
日落时分,看见结束锻炼的周岳生汗津津地回到小院,她们才识趣地离开。
于知乐朝他眨眨眼,但两人再次独处时已是夜晚。
他们坐在秋千上,轻声聊着没有多大意义的话题,一直聊到很晚。
第二天,原本于知乐打算一直和周岳生待在一块,然而报纸效应的余韵打破了她的计划。接踵而来的不仅是交流学习的人,还有各供销社的采购员。
张文心忙着组建宣传队和招呼来交流学习的人,于初月开始盘村里的账,谈生意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她头上,她一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等她安排好后续几天的生产计划,天已经黑透,周岳生已经在等她。
“等了很久?”于知乐快步上前,“本来想多陪陪你,但没想到今天这么忙。”
周岳生摸了摸她的脸,问:“没事,累不累?”
于知乐摇了摇头,牵起他的手回家。
如往常那般,她带着湿漉漉的头发从澡房出来时,周岳生已经准备好干毛巾,要帮她擦头发。
屋里的烛光在跳动,两人相对而坐,气氛安静得只听得见轻柔的擦拭声。
突然,周岳生开口说话:“七十二天。”
“嗯?”于知乐露出疑惑的表情。
“从分开到再次见面。”周岳生解释,“下次、下下次不知道会是多久。”
于知乐笑盈盈地回答:“或许,没有下下次呢。”
说完,她搂住周岳生的脖颈,向前微微倾斜身体,主动索吻。
呼吸交融间,仍旧湿润的发丝打在他的锁骨处,水珠顺着发尾一点点洇湿他的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