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布染色?春祺和冬禧会用植物染,张奶奶教给她们。”张海梅听见两人的对话,随口说了一句。
突然被点名的双胞胎有点茫然,但合声附和道:“对,我们会染布。”
说完,她们各自掏出一条方形手帕展示,姐姐拿的是淡紫色的,而妹妹手里的是蓝色的。
尽管方帕面积不大,但仍能窥见两人手艺的精湛。
这对杜南枝来说是意外之喜,她当即向她们介绍刘英制定的人才引进计划,并发出邀请。
一听要长住花溪村,姐妹二人有点犹豫。放在没分家以前,她们肯定二话不说就答应,但现在她们在海隅村生活得很开心。
“不用立刻做决定,你们可以晚点再给我答复。”杜南枝说。
姐妹俩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等她们谈完,于知乐估摸了一下尺寸,问清蚕丝布的价格,才把朋友们聚在一块。
“不如我们在这买布做要送给乔老师的百家被吧。”她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她们。
总价听起来唬人,但均摊价是大家目前能承担得起的水平,所以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那这还算百家被吗?”于白薇嘀咕。
于知乐说:“百家被寓意是集百家福,我们不必拘泥于旧形式。做的时候每个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染布的染布,会刺绣的绣些吉祥图案。”
于白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好主意,这样和收集布料是一个道理。”张文心拍手叫好。
其他人也认同她的话,纷纷点头。
“送给乔记者吗?算上我、绮珊和忍冬的份儿。”杜南枝接过话头,“布由我们出,被子你们来做。”
蚕丝布价格昂贵,于知乐等人没有同意她的想法,坚持要均分费用。
杜南枝和白绮珊好说歹说,最终劝得众人同意让她们出四分之一,讨论才算完全结束。
之后,两人又带大家去参观村里的桑基鱼塘,边走边科普了其结构的用意,让大家了解到了新的知识。
池塘规模不大,边上的桑树还小,但偶尔蹦出水面的鱼儿和绿油油桑树却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早上逛下来,一行人对花溪村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临近中午,她们准备离开,杜南枝给于初月打包了秋海棠盆栽,还送了两坛新酿的桂花酒给她们。
回程的路上,大伙依旧精力充沛,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杜南枝家的布置,打算等年底分钱后要好好装饰一下家里。
“听柳镇供销社的人说,那儿大集有卖用柳条编的动物形状篮子,可好看了:”葛小菊在脑里过了一遍去过的地方,“到时我抽空去看一看,好看又便宜的话可以帮大家带。”
其他人连声应好,话题转变得很快,开始追问她别的地方的特色。
于知乐靠在周岳生肩头闭目养神,听着她们聊天,嘴角微微上扬。
“明天是我假期的最后一天。”周岳生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语气酸溜溜的。
于知乐嗯了一声,睁眼笑问:“你想和我去约会吗?看电影?去照相馆拍照?”
说着,她做了个拍照的手势,而后才想起他不能留照片,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周岳生本来还有点心动,一想到她的工作安排就歇了心思,说:“你多看看我。”
于知乐哑然失笑,当即侧过脸与他对视。
牛车晃晃悠悠地前进,两人相视无言,眼里满是笑意。
快回到村子时,张灵嘀咕道:“小孩们在做什么?怎么这会儿全都蹲在村口?”
众人朝村口望去,张晓云也发现了她们,领着小伙伴们小跑着靠近,喊道:“乐姐姐,村里来了好多人,支书爷爷让你和心姐、月姐去大队部。”
于知乐三人觉着奇怪,与家人朋友打过招呼,跟上她们的脚步。
期间,张晓云悄悄落后几步与于知乐并行,塞给她一封信,小声道:“这是上次找圆圆姐姐那个叔叔让我给你的。”
“谢谢晓云。”于知乐揉了揉她的头发。
彼时,大队部里坐满了人,一群人说说笑笑,气氛很是热闹。
三人快步走进大队部,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海隅村副业组的三位负责人于知乐、张文心和于初月,村里的秋收晚会是她们负责的。”老支书一一介绍。
然后,他看向于知乐三人,解释道:“他们都是来交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