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伙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副业组的人也没闲着,开始从仓库搜刮东西来搭建秋收晚会的临时舞台。
舞台的尺寸为了配合样板戏的走位设计得比较大,预计在晚会前几天才能搭建完,大队长让运稻子去晒的人实时转播情况,借此激励大家。
日子一天天地过,所有的事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谷仓渐渐被填满,新小院慢慢落地。
九月二十七号下午,临时舞台终于搭好。
周岳生和于海光早上就出门去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借小型发电机和一些舞台设备,现在还没有回村。
“光叔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张文心又看向从村口到打谷场的路。
于知乐在检查舞台,应道:“不急,就算借回了东西,也得到晚上才能试效果。”
“我就是怕借不回来嘛。”张文心说。
她的话音刚落,村里的牛车出现在路口,车上赫然放着各种设备,她立即跳了起来。
“这是放映队的小张,方卓以前的战友。”于海光介绍。
小张乐呵呵地向大家打招呼。他看着不比副业组的人大很多,大家便都叫他张哥。
傍晚夜幕降临,于知乐在小张的协助下开始调试灯光和麦克风。
白炽灯和响亮的声音引来村民们的围观,小孩们兴奋地在光下跑来跑去。打谷场一直热闹到八点多,随着于知乐他们离开又恢复安静。
“这种小型发电机挺方便,但问题还挺多的,操作也不简单。”于知乐说。
小张在启动前反复确认了几遍,但调试初期还是停机检修了两遍,后续才能稳定运行。
等待的过程中,她才意识到电力会成为未来几年海隅村副食品加工厂的巨大绊脚石。除非公社在这几年有农村电气化的发展计划,不然到时她们要迁址寻求新的发展。
周岳生一听便知道她的想法,停下脚步,让两人处于面对面的状态。
“嗯?”于知乐发出疑惑的声音。
周岳生轻轻揉散她紧皱的眉头,笑问:“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另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先听能让我更开心的那一个。”于知乐歪头看他。
她灵动的小表情让周岳生心一化,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脸。
同时,他开口应道:“年底县里水利电部会发布农村电气化发展的方针,刘书记为海东镇争取到了两个试点名额,你觉得会选中哪条村子?”
“你前段时间一直在忙这事?”于知乐提高音量,身体微微前倾。
周岳生嗯了一声,将她搂得更近。
在她坚持要做海蜇罐头时,他就知道海隅村今后的发展速度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并且意识到这个问题。
后来,他在宁谭的办公室碰见刘英,简单打过招呼后便问起县里关于这方面的发展计划,才得知她在为试点名额奔波。
巧合的是,当时刘英的司机出了点小问题,他便主动争取机会,成为她的临时秘书和司机,陪她到县里开会。
“是我们吗?”于知乐仰头追问。
周岳生顺势亲了亲她,反问:“除了西山村,海东镇还有比海隅村副业发展得更好的村吗?”
他的问题一出,两个试点名额的归属显而易见。
“那另一个好消息呢?”于知乐又问。
周岳生笑了笑:“另一个好消息是——”
他拉长声音,又停顿几秒,拍拍她的头:“是惊喜,于七七同学好好期待吧。”
“喂,哪有你这样说好消息的。”于知乐撇了撇嘴。
她伸手要掐周岳生腰间的软肉,却被他提前握住手腕。
没等她挣脱,两人的呼吸便交融于夜色之中,许久之后才恢复各自原本的节奏。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九月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
从清晨的第一声鸡鸣起,村里人的嘴角就没下来过,笑呵呵地看着小孩们笑闹玩耍。
今晚要上台的人早早翻出了自己最新的衣服,穿上又换下,反复折腾上十几次。
于知乐是今晚的串场主持,还有帮大家化妆,所以吃过午饭就前往副业组小院。
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张晓云带着小跟班们跑来喊她。
“乐乐姐,好多小汽车停在我们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