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里是一沓照片和一张薄薄的信纸,彩色的相片记录了她生日那天的很多瞬间。
张文心、于初月和张海梅姐妹凑在一起翻看,发出连连惊叹。
与此同时,陈昭装好电池,打开电源。
嘶嘶的噪音随着他旋钮的动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悠扬的歌声。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1]
“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2]
伴随着歌声,于知乐打开信纸,盛兰越的字迹比以往潦草了不少。
他写了偶遇周岳生的错愕,写了他靠实力打败其他人获得歌舞剧男主的欣喜,写他忙里偷闲洗照片时的喜悦。
于知乐脸上挂着浅笑,视线从信纸移向身边的好友。
陈昭在感叹收音机的音质差别,张文心和于初月关注省城的游玩地点,而张家姐妹畅想姐妹三人过年能去照相馆拍照。
回村的路变得很短,一眨眼就到了村口。
陈昭依依不舍地把收音机还给于知乐,驾牛车还给于二爷。
张文心则风风火火地往田边去,她心里已经有临时工名单,要尽快通知到位。
“乐乐,我们也要去蔬菜地了。”张家姐妹异口同声,挥手道别。
于知乐要回家,于初月打算去岸边看搭筏的进度,两人结伴而行。
走着走着,于知乐突然问:“初月,你会唱歌吗?”
“啊?会啊,怎么了?”于初月有些摸不着头脑。
于知乐忍笑,卖了个关子:“现在没事,不过很快就能派上用场了。”
于初月很是好奇,缠着她问,直到分岔路口也没能问出原因。
接下来几天,副业组众人各自忙活手头上的事,很少和于知乐碰面。
于知乐除了听收音机,就是散步,反倒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期间,养殖筏完工,搭建小组放起了小长假。
曲欣夫妇和华山再三考察讨论,最终选定在小西海建设虾池,并依据实地情况设计图纸。
新窗口开业后的第六天,新窗口客流才下降到她预测的水平。傍晚,临时工们拿着四块钱工资回村,让村里人好一阵羡慕。
同天,蓝圆圆带着两个箱子住进了张家,晚上被邀请到于家吃饭。
“只是简单吃顿饭,用不着带这么多东西。”于知乐在张家门口等她,见到她拎着大包小包哭笑不得,“我娘肯定不会收,你还要拿回来。”
蓝圆圆有点纠结,她虽然去过于家,但这是第一次见于婉琴,不知道要选哪些带去。
最终,在张海雁的建议下,她只拿几米灯芯绒布料。
回家的路上,很多人朝于知乐打招呼,于知乐一一回应并向大家介绍蓝圆圆。
今天于婉琴亲自下厨,两人才踏上小路就闻到了香味。
小院里,方卓大汗淋漓地练习着走路,于迟带着爬爬和摩尔给他加油鼓劲。
蓝圆圆一进门就见到他往一侧倾倒,惊得扔掉手里的布去搀扶。
然而,她的力气不足以支撑一个大男人的重量,被连带着摔向地面。
所幸方卓的肌肉记忆还在,右手搂着她的肩膀,同时腰腹用力,及时做了人肉垫子。
“圆圆!三叔!”于知乐的声音骤然拔高。
厨房里的于婉琴和于越听到声音,跑出门查看,幸好两人都没事。
长桌前,两人相对而坐,蓝圆圆意识到自己帮了倒忙,小声道歉。
“谢谢你让我找到了用力的感觉。”方卓反过来谢她。
蓝圆圆摆手道歉,方卓便继续道谢。
反复几次,场面变得怪诞,不过很快就冒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打破。
饭桌上的气氛很好,蓝圆圆逐渐克服拘谨,身体姿态变得松弛,笑容也多了起来。
于婉琴很喜欢她,知道她要在张家住一段时间,让她经常到家里吃饭。
“谢谢婶。”蓝圆圆笑得眉眼弯弯。
晚饭后,于知乐拿起手电筒准备送蓝圆圆回张家,一出门就看到了张文心狂奔而来的身影。
“圆圆,出奇怪事了,有人往我家门口放了两箱布和五千块。”张文心气喘吁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