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声很不整齐,但小孩们稚嫩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于知乐几人挥手回应,让他们自己找位置坐,他们乖乖地坐在了各自母亲的身边。
微辣咸香的菜很下粥,大家呼呼吃菜喝粥,吃得很开心。
天空变成了暗蓝色,打谷场的大会终于结束。
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退场,回想讨论专家组的话,憧憬着未来。
只有六人格格不入,心不在焉地听其他人讲话,畅想着即将到手的大团结。
夜幕降临,于知乐等人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小院,迎面撞上陈老三人。
李然走在最前面,用手电筒照看着路。
“小于,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推迟一天搭养殖筏。”陈老说。
“好,我会通知葛泰的。”于知乐应道,转而提醒,“给你们留了菜,在锅里温着,趁热吃。”
“于同志的手艺真是了不得。”罗平回味着中午的饭菜,眼睛笑眯成一条线。
于知乐笑道:“您喜欢吃就行。”
又寒暄了一会,两拨人便分开了,朝不同的方向离开。
李然与于知乐擦肩而过,脚步一顿,继续迈步往小院走。
走进小院后,他转身晃了晃手电筒,很快找到了人群中的于知乐,但还是没有开口,任由她走出光柱。
小院一片漆黑,陈老和罗平只能摸索着前行,不小心撞倒了椅子。
“老师,您没事吧?”李然蓦然回神,把光柱对准两人,快步走到桌前点蜡烛。
“我们没事。”罗平回答,脸上多了几分担忧,“发生什么事了吗?怎么今天一直神不守舍?”
李然愣了几秒,连声否认:“没有没有,我思考着在海隅村发展桑基鱼塘的可能性。”
“海隅村天然条件好,暂时不用考虑这种方案。”罗平说。
李然点头,转身去灶台拿饭菜,三人安静地吃饭。
此时,村中心的六个院子里发生着相同的事情。
张萍六人依照于知乐的吩咐,先装作求饶,再磕磕绊绊地背出了假配方。
第二天早晨,陈昭照常去于家吃早饭,吃完就于知乐拉到了副业组小院。
陈老三人已经吃过早饭,跟着于初月出门考察,顺带熟悉村里的环境。
“乐乐,我来了。”张文心身后跟着五个中年妇女,“我让她们别去上工了,先来熟悉一下情况。”
于知乐点了点头,开始讲解情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海隅村鱼糜制品小组的成员,我会叫你们做鱼蛋、鱼糕等,你们还要轮流给专家组的人做饭。”
这个小组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既不用在烈日下上工,真正工作的时间也没以前长,大家很满意。
“陈昭是你们的组长,负责管理人员和运送成品,以后你们要请假直接找他。”于知乐把陈昭拉到众人面前。
“以后请大家多多指教。”陈昭郑重地鞠了一躬。
大姐们对年纪与自家孩子相仿的他很亲近,笑道:“陈知青,你不用在意我们年纪,要是我们做错事了,你大胆说。”
“我一定会的,我们一起进步。”陈昭爽朗一笑。
于知乐和张文心把空间让给他们,让六人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他们六个人都请假了。”张文心小声道,“说是生病了,其实个个生龙活虎,真是一点也不留情面。”
“没关系,他们不会有好结果的。”于知乐语气平淡。
昨晚的大会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回头的机会,他们没抓住就别怪她心狠。
不用半个小时,陈昭就了解了组员的基本情况,并与她们有说有笑。
“我给大家讲一下方法流程。”于知乐回到小院,找了一块木板,“以后工作安排就写在这块板上了。”
做鱼糜制品有四个步骤——杀鱼、剁碎、调味、煮制。
她打算让岗位流动起来,免得她们有人觉得对方的工作轻松而心生不满。
“每个人都有代表符号,陈昭隔几天就会更新安排,大家照着安排工作就行。”于知乐用简笔画图案代表流程,“你们有意见可以提出。”
众人摇头,她们非常赞同这个工作制度。
于知乐讲解着流水线的四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再三重申卫生的重要性,大家听得非常认真。
一通讲述下来,时间到了九点多。
于白薇驾驶着牛车走近,勒停牛车,与队员合力将一大桶鱼抬进小院。
陈昭几人露出认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