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于知乐临时想到的最适合的一次性餐具,价格便宜又好用。
大伙自觉地排队,举着半片菜叶从于知乐的锅铲下接过一口量的炒河粉。
很快,锅里的河粉就分完了。
许多人连同生菜一并塞入口中。
咬破脆爽的生菜,口感嫩滑的河粉带给他们惊喜,让他们回味无穷。
“每份河粉里会有一个鸡蛋、半勺肉末,这是一份的量。”于知乐抓起一把河粉展示。
霍天和吃得两眼一亮,连忙掏出一块钱,说:“我要再加一份炒河粉。”
“好,马上来。”于知乐让葛泰收钱,立即开炒。
六眼灶台前的张文心同步开始煮粉。
其他客人回过神,纷纷开始点单。
直接爱上的人只点炒河粉,没那么喜欢的人照旧点海鲜河粉。
还有一小部分人两种都想吃,难以取舍,在于知乐的建议下拉来几个熟人拼一份炒河粉。
一通操作下来,桃花村的摊子损失了一半的客流,徐宇气得脸都青了。
小李的表情也不大好,看于知乐的眼神带上几分怨恨,满心烦躁地给客人煮粉。
粉端上桌,客人一尝,发出干呕声。
“什么玩意?腥臭腥臭的,隔壁摊子的河粉可没有那么硬,难吃死了,给我退钱!”大婶恼怒道。
徐宇连忙上前安抚:“只是我们的大厨一时失手,我给你换一碗,再给你送两种海货和一样青菜,你别生气。”
“成,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大婶的怒气消散了几分。
别的客人一听,也吵着闹着要免费赠菜,否则就退钱走人。
一番拉锯下来,徐宇妥协了。
“好好做,亏本了大家都不好受。”他走到灶前,冷声道。
小李哼了一声,加长了煮粉的时间,并只挑还活着的海货加进锅。
这次,除了粉煮得有些软烂,味道还算过得去,客人也不闹了。
十几分钟后,海隅村的第一批客人吃好了,桌子又立刻坐满了人,还接到了不少外送的单子。
而桃花村的摊子偶尔来一两个客人,显得冷冷清清。
大集的早高峰过去,海隅村的河粉基本卖完,而桃花村还剩一大半。
“哼,让他们学,亏死他们。”张文心见徐宇等人面色灰败,只觉得心情舒畅。
于知乐没说什么,只扫了他们一眼。
临近十点,两人给副业组其他人煮粉做午餐。
独特的泡椒风味为她们吸引了几个在大集摆摊的客人,其中有一位曾在蜀省生活过几年。
“太香咯,遭不住。”大姐说话时不自觉带上蜀省方言口音。
粉入口的瞬间,她摇头感叹:“太正宗咯,就咧个味道,我想了好多年。”
张文心向她问起蜀省其他的饮食习惯,被她嘴里的火锅惊得长圆了嘴。
“真的满锅辣椒?”她再三确认。
大姐笑道:“是咧,他们呐边吃辣都是从小娃娃抓起的。”
“有机会我得去见识见识。”张文心说。
大姐爽朗一笑:“是咧,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对妹儿好。见识多了,看人就不会走眼。”
随后,她还给大家讲了蜀省的山山水水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众人听入了迷,对蜀省很是向往,在她离开后还在讨论。
“唉,好远,我连省城都没去过,这辈子应该是没机会去的了。”葛小菊长叹了一口气。
张灵附和:“像太阳一样远。”
于知乐摇头,自信道:“将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她的话让她们心中都升腾起希望的小火苗。
彼时,太阳已经快要爬到头顶。
于知乐和张文心重新回到灶台前,按照上周预定的外送单子开始煮粉。
考虑到这次外送多,她们还带了干稻草做保暖,以保证粉送到客人手中还是热的。
距离工人下班还有十几分钟,所有的粉都煮好了,外送三人组带着各自的单子出发。
咣当咣当,船厂打响了下班的铃声,周边几个厂的工人开始朝大集走来。
于知乐几人已经准备就绪,隔壁摊子的徐宇三人亦然。
当大集中再次出现蓝色的身影,徐宇不再顾及面子什么的了,扯着嗓子大喊:“味道与国营饭店一模一样的红烧小排粉,只需要三毛钱,不要票。”
他的话勾起工人们的好奇心,大家缓缓朝这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