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梅,你们三姐妹跟我学做河粉和炒料,以后摊子会交给你们。”她合上笔记本,站了起来。
张海梅姐妹三人有些惊讶。
“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摊子,把摊子办好?”于知乐问。
张海梅与两个妹妹互相对视几眼,齐声回答:“有。”
三人的声音不大,但坚定且有力。
“做河粉用陈米最好,一斤米能做出三斤粉。”于知乐带三人去看她几个小时前泡好的米,“米要提前三四小时泡上,米粉的话要提前一个晚上浸泡。”
张文心和葛泰跟着学习。
“米浸泡好后,沥干所有水分,另外准备一盆水。”于知乐用竹捞把米从桶里捞出,“一斤米三斤水,水少了米浆太稠,水多了河粉不成型,磨好的米浆要加点盐。”
张海梅认真地记着每一个要点。
之后,几人轮流将米加入小磨盘磨成米浆。
铁锅烧水,上好蒸汽,一勺米浆淋在竹编簸箕上,左右摇匀。
“尽量铺匀,蒸到起泡就是熟了,晾凉再叠起来。”于知乐盖上锅盖。
约莫两分钟之后,她掀开盖子,粉皮冒出几个大泡泡。
张家姐妹三人马不停蹄地开始实践,把下一锅蒸上。
第二张米皮出锅,于知乐揭起第一张,并用刷子在表面涂上一层油。
“这是为了不让它们粘在一起吗?”张海竹怯怯地问。
于知乐点点头,夸赞道:“海竹很聪明,以后你们有什么不懂的也要即时问。”
张海竹被夸得脸微红,但双眼亮晶晶的。
“好。”众人应声。
紧接着,到了今天开会的重头戏——学炒料。
第一坛泡椒已经腌上半个月左右,可以开坛了。
“泡菜坛子一定不能沾上油,否则会发霉,整坛都不能吃了。”于知乐再三叮嘱,才打开坛子。
一种独特的发酵味道在院子里扩散,酸中带上一点辣味,刺激着在场所有人的味蕾。
“怪不得能让乐乐说出开胃这两个字,我闻到这个味道就能喝两碗粥。”张文心咽了咽口水。
于知乐用干净的竹签挑出满满一碗,说:“可以直接吃。”
张文心迫不及待地戳了一个放进嘴里。
咀嚼的瞬间,辣味与酸味在她舌尖迸发,让她的食欲更盛。
“嘶,有点辣,但味道很好。”张文心评价。
闻言,其他人纷纷尝试。
“嗯,很开胃。”葛泰面不改色地嚼了一只。
张家三姐妹不太能吃辣,才吃两口就被辣红了脸。
大家要学,厨房又站不下这么多人,于知乐索性用小灶在院子里炒。
“第一步是煮软干辣椒,再把辣椒捣碎成糍粑状。”她把干辣椒倒进沸腾的水里,不时搅拌。
呛鼻的味道让打喷嚏的声音此起彼伏,只有于知乐不受任何影响。
她把泡椒切碎,说:“摆摊时的底料还会加泡姜,也是切碎。”
锅倒掉辣椒水,烧干,再筷子边开始冒泡时加入洋葱碎和芹菜。
锅里的菜逐渐变黄,洋葱和芹菜的香味随之被炸出。
“先沿着锅边下辣椒,这样不会可以防止油溅出来。”于知乐小心意义地把糍粑辣椒加入油里。
辣椒表皮炒干,再下一把花椒炒出香味,最后倒入泡椒碎,不断翻炒。
锅里的水分不断蒸发,底料的颜色变成诱人的红色。
“期间要不断翻动,防止糊锅,出锅前加两勺白酒。”于知乐倒入白酒,抽调柴火。
炒好的泡椒底料色泽亮红,味型比单纯的泡椒或辣椒更复杂,辣与酸的结合恰到好处,醇厚而浓郁。
众人的嗅觉系统被咸香酸辣的味道牢牢侵占。
“底料一般提前一天炒,静置一个晚上味道会更好。”于知乐说。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她就没有严格按照配方和步骤执行。
彼时,陈昭刚好下工。
她就直接擓上一勺底料,加入热水煮沸,下切好的河粉和提前准备的蔬菜,烫熟出锅。
除了周岳生,大家都吃泡椒河粉。
红油漂浮在汤汁上,为河粉增添了几分食欲。
细腻粉糯的河粉与泡椒底料很搭,第一口就惊艳了大家,让众人赞叹不已。
“我觉得你们桌子肯定坐不下。”陈昭咂舌回味。
张文心第一次这么赞同陈昭的话,盘算着再去找两套桌椅。
这一刻,副业组所有人满心期待大集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