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也派人来这醉流霞买粽子,来的人是谁?会不会认出她?
宋槿仪的心霎时间如没有线的风筝一样,悬挂在空中,手心沁出一层薄汗,她转过身佯装挑选,实则注意着后面的一举一动。
直到听见伙计说宋家订了五盒福泰安康的礼盒,宋家的人并未来到这面,宋槿仪这才放下心来。
女子仔细地叮嘱着伙计,交代着宋家的事项。
忙完,才想起这里还有两位客人,转而询问。
宋槿仪只说要两个散装的点心,那女子眉心一皱,但来者是客,没多说什么,只是敛去笑意,多了几分不耐烦,将两份点心包好,递给了宋槿仪。
宋槿仪知趣,知道人家嫌她们买的少,也不多留,抬脚离去。
绕到醉流霞一旁僻静的小巷道,怕东西凉了不好吃,二人将东西当即拿出来品尝。
宋槿仪买的是一个艾草青团,软糯清香,许若兰买了一个红豆沙粽,甜而不腻,豆沙细腻。
尝了一口,宋槿仪眼睛一亮,怪不得醉香楼能成为第一茶楼。
这茶水她未曾试过,不好评价,可这点心做得实属不错,要不是价格昂贵,她还想再来一个。
宋槿仪自语道:“不知这茶点师傅是何人?若是有缘得以相见,我定要好好与她讨教一番。”,话语中显露出她棋逢对手的兴奋。
“听说醉流霞里面茶点师傅虽多,最厉害的是一位叫春三娘的女子,这点心模样精致,想来应是出自她之手。”
正说着,“吱吱”声突兀响起,像是二胡,缓慢绵长,只见巷道里有一扇木门被缓缓推开。
这木门应是醉流霞的后门,走出来一个约十三四的女子,身材微胖,脸圆嘟嘟的,穿着一身灰紫色的粗布麻衣。
女子手中端着木盆,往外泼水,见巷道还有它二人,目光直直地看了过来。
宋槿仪顺着女子的视线,目光落在自己手中的艾草青团上。
忽听“哒哒”的脚步声,女子往这面走来,并不到他们身边,隔着三四个人的距离,她目光灼灼,盯着青团小声问道:“好吃吗?”
宋槿仪对这女子感觉奇怪,却还是坦言回答好吃。
“那就好”,女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宋槿仪盯着她离去的背影,“真是个怪人。”
******
五月初四。
一大早,天蒙蒙亮,薄雾如云纱笼罩在街市上,青石板的凹凸不平处泛着水光,不知名的鸟儿一阵阵地鸣叫。
又过了片刻,冷冷清清的街道逐渐有了人烟,小茶铺里的东厨冒起白色的炊烟,延伸着往天际飘去。
小二打着哈欠问道:“槿仪姐,明日才是端午节,怎么今日就要包粽子?”
“你不懂,节日营销,最少要卖三天的东西,节日前一天做已经不算早了,有些商家还能一个节日卖七天的东西。”
“为什么?”
“因为过节,图个开心。”
粽子准备了两个派系,甜口和咸口。
许若兰会包粽子,宋槿仪将甜口的配方说给她,让她负责甜口,自己负责咸口,小二就负责烧火。
甜粽有蜜枣粽,豆沙粽,红豆粽,红糖粽;咸粽有香菇鲜肉粽,板栗鲜肉粽,蛋黄鲜肉粽。
除了这些,宋槿仪还备了一些红豆沙青团作为茶点搭配着茶。
忙活了好几个时辰,开店比往常晚了一个钟头。
不过茶客听说今日有粽子,还是鲜肉馅的,竟有不少人觉得好奇,但也有甜口的忠实爱好者,认为这咸粽子“离经叛道”。
一开始许若兰的甜粽卖得好,有在店里吃的,也有人提了回家过节吃,转眼间,就买了七八屉。
待有人尝看咸口,被美味所折服,粽子外表呈现黄,馅料丰富,五花肉与香菇,板栗,蛋黄等组合,交织成口感丰富的美食。
咸粽子爱好者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向来客推荐。
买咸粽子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人还打包了好几捆粽子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虽然包装比不上醉流霞的精致,但胜在口味新奇,别处可没有这咸粽子。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这咸粽子的美名一经打响,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巳时开店,申时刚到就全部买完了。
还有后来的食客,两手空空,甚觉遗憾地问道:“这粽子明日可还有?”
宋槿仪笑着答道:“自是有的,只是备料不多,客官若是想要,明日可要早一点。”
次日便是端午节。
周围的街坊邻居听说这茶铺里的粽子青团做得不错,一开店,就来了不少人,到后面甚至都开始排队。
不到中午,这一天的粽子就卖光了。
到了下午,城南边的落雁湖有赛龙舟比赛,不少人都过去看热闹,喝茶的茶客基本上没人,老板索性放了半天假。
宋槿仪收拾了一番,难得清闲地和许若兰出去转转。
******
落雁湖。
往日平静的湖面叫一艘艘龙舟搅了个天翻地覆,坐在船头的舵手大声指挥着,伴随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旗鼓喧天。
湖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形成人肉栅栏,将落雁湖围得水泄不通,随着不同龙舟的跃进,爆发出一迭连声喝彩声。
这副热闹的景象,使得空气中微凉的风都变得燥热不已。
宋槿仪与许若兰爬到落雁湖旁的小山坡半腰上,山顶有一凉亭,挤满了人,她们两就来到背对凉亭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