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这份恩情,姜月的言语多了几分真挚,“听闻太妃贵体抱恙,近日可好些了?”
敬太妃静静看着宫人取了竹竿打落纸鸢,望着满天飞舞的金色榆叶,思绪有一瞬间飘远,眸子染上几分怅然。“已无大碍。”她又望了一眼姜月身边抱着纸鸢的赵熙,转身走了。
赵熙瞪着圆眸目送敬太妃离开,松了一口气,朝姜月吐了吐舌头。他只见过一次这位太奶奶,那时他在宫宴上得了几只很是威武的蛐蛐,和皇帝一同看着蛐蛐打架,被经过的敬太妃训了一顿,说他爷孙俩玩物丧志。
元景帝被训得一句话也不敢回,给赵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深的阴影。
赵熙得了纸鸢,忙不迭往宫门跑去,却听见郑嬷嬷在身后说道:“公主,太妃请您到永康殿说话。”
姜月吩咐仆妇先将赵熙带回去,和巧心跟着郑嬷嬷折返。
永康殿内,圆顶香炉里烟气缥缈,室内淡淡一阵药草香气,闻之让人通体舒缓。
凭几边上花梨案上放着个针线筐,里头有件纳了一半的鞋垫,姜月瞥了一眼马上垂眼,这种尺寸只能是为男子缝制。
“坐罢。”
敬太妃坐在紫檀花椅上,抬手看向来人。纤眉朱唇,桃花眼微微上挑,眼波流转间未语含情,是极媚的长相。敬太妃心道:这长相,想必并不符合谢婉对太子妃的要求。
但姜月眸子一片澄明,带了些叫人不敢轻视的凛然,行走间落落大方,媚而不俗,自内而外散发出睥睨众生的矜贵。敬太妃又多看了一眼,脸上板正的线条有缓和的迹象。
姜月不卑不亢,群裾轻移,款款坐在敬太妃下首。
“那日公主送来的百家衣很是合身,太妃见了很喜欢。”郑嬷嬷奉上茶点,语带笑意。
姜月也如实笑道:“我也只是提供了思路和样式,其余的都是多亏了两个侍女。”
“百家衣上的针脚顺,齐,平,匀,洁,即使是在尚衣局,你的两位侍女也是一等一的绣女。”敬太妃缓缓开口,“但百家衣数百个图案,美轮美奂,也可谓是精雕细琢。”
巧心站在姜月身后,闻言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姜月送给敬太妃的百家衣与皇太后那件形制差不多,只不过颜色更为素净,也正因此,选取的图案会更为劳神,为的是古朴中不显呆板。
敬太妃看了一眼巧心,“小丫头心灵手巧,”视线在她腰间的袖珍香球停留了一瞬。
见敬太妃并未避讳提及尚衣局,姜月便道:“在太妃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屏风上的,可是粤绣?”敬太妃看向一侧金银线镶的屏风。
与百家衣一并送来的,还有一扇紫檀梅花凌寒插屏。
姜月点点头,“太妃好眼力,用的正是钉金绣。”
敬太妃轻摇摇头,“我老了,已经快拿不起针了,连外头时兴起粤绣都未曾发觉。”
郑嬷嬷看她脸上闪过萎靡之意,说道:“奴才叫膳房熬了灵芝汤,太妃可要现下喝?”
敬太妃回想了一下,问道:“上月不是用完了,何处又得来的灵芝?”
“是秦王送来的,他前脚刚到宫里,后脚墨竹就将东西送来啦。”
敬太妃脸上瞬间柔和下来,弯了弯嘴角,“这孩子,好东西总是想着往外送。”
“可不是,知道太妃入了冬会犯头疼,早早便送了狐裘、暖耳和滋补药材过来。”
姜月心里忽然闪出一个奇怪的念头:那双鞋垫该不会是纳给赵简的吧?
敬太妃望向姜月,随口问道:“听说你在青州救秦王伤了臂膀,现下可还有大碍?”
郑嬷嬷跟在一侧道:“公主若是需要,我嘱咐库房送些药材过去。”
姜月摇头,笑道:“多亏孙大人等人及时赶到,修养了一段时间,现下已经完全恢复了。”
敬太妃点点头,那便是真的了,她救了赵简。
敬太妃望向姜月,琥珀似的眼眸不再清冷,缓缓道:“你若是得了闲,不妨来和我解解闷。”
姜月应下,离开的时候脚步变得越来越轻快。
巧心拨弄着腰间香球,一抬头发现姜月不知为何勾起了嘴角,不由好奇问怎么了。
姜月嘴边的笑意加深,甚至有了几分恶劣的意味:“想到了好玩的事儿。”
赵简身上一定有秘密!她一定要找出这个秘密!然后狠狠威胁他!折|磨他!摧残他!玩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