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体笨重,随便一动就冷汗直流,身上更是黏糊糊的,早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冲凉。
温家穷,自然没有什么热水器、干湿分离卫生间。
90年代初,农村大部分人才解决温饱,电器还是奢侈品,有台黑白电视已经算是不错,彩电、热水器、电饭锅谁敢去想。
颜欣提着热水来到淋浴房,灯泡昏黄的光与水雾缠绕,整个小隔间霎时水雾迷蒙。
温家爸妈仅留了一间卧房和堂屋给温景,灶房和淋浴房都是温景后来加盖的,厕所则是用村里的公厕。
温家的整体结构,呈“7”字形,温家还有将近一亩半地,平时用来种植水稻、蔬菜葱姜蒜等,省吃俭用,也够一家三口填饱肚子。
可惜也就仅仅填饱肚子而已。
生活用品得买,肉偶尔也得吃,有个小痛小病还得看医生。
再则她生产住院借了一笔钱,夫妻俩只得一边打零工一边种地卖粮食,手头并不宽裕,更别说孩子渐渐长大,还得存钱供她上学。
小小的淋浴房,不到两个平方。
方寸之地接了一个自来水管,中间放着一张小板凳,水泥墙凿的凹槽里放着香皂。
颜欣虎背熊腰,小心翼翼坐在板凳上,生怕凳子塌了。
她将温水泼在身上,浑身一激灵,因为寒气湿气重,热水泡在身上,四肢百骸都开始舒展,舒服得令人忍不住叹息。
可惜空间太小,由于热气散发,本就体虚的她登时有些缺氧气短。
她也不敢多待,赶忙擦拭干净,换衣服出来。
衣服质感太差,颜色也是花花绿绿,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土不拉几。不过这年头农村都差不多,一改沉闷,酷爱大红大紫大绿。
颜欣出来时,天已经黑了,微风徐徐很是舒服。
白天酷暑难耐,农村的夜却是格外凉爽,没有建筑物遮挡、没有粉尘、颗粒物污染,不仅空气新鲜,抬头就是璀璨星海。
她笑眯眯看了会夜空,才进了堂屋。
温家没有电视,连台老旧收音机都没有,几个灯泡和手电筒,就是温家为数不多的电器。
温景正带着女儿在堂屋用旧报纸折飞机,女儿看着飞在半空的纸飞机,咯咯直笑,闹着要跟自家老爹,比谁飞得更高。
颜欣趁着空闲,索性在房门边上的小水池,把今天的衣服洗干净,随后挂在屋檐下的长杆上。
万籁寂静,唯有蝉鸣和几声微弱的牛蛙咕呱声。
咕呱声听得不太真切,估计是距离有些远,应该就在远处泥洼附近藏着。
自从温景受伤后,家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足足持续了三年,才有丝丝改变,其间饭桌上一月不知肉滋味。
妍妍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面色蜡黄,比同龄人瘦弱。
颜欣抿唇沉思,牛蛙处理好味美营养丰富,可惜藏在泥穴里很难抓。
她突然眼睛一亮,正愁该如何低成本发家致富,现在她倒是有了个好主意,想罢已经提着水桶、拿着小铁锹,朝自家水田附近走去。
她现在不过26岁,视力还没有下降,大晚上也能瞧着真切。
她找了几处低洼田埂旁,翻开几个石头发现里头挪动的小东西,登时会心一笑。
颜欣也不着急,陆续发现几个小泥眼,欢喜地蹲下身子,拿着小铁锹就在附近挖了好几个深洞,随后又将挖出来的淤泥,堆到一旁。
足足弄了三五个大泥堆,她才停下,又找了几个石头压在泥堆旁。
颜欣忘了现在的体型,加上又蹲了太久,起得太猛整个人晃了晃,好在最后稳住了身形,不然这重量摔下去,脑壳得裂开。
她也没有急着休息,接连提了几桶水,往掏开的洞里面灌,直到手臂发酸,她才心满意足离开。
大水冲了泥穴,估计蚯蚓会受不了,陆续钻上泥堆。
至于成果如何,得等明早来看。
现在不过八月末,下个月才秋收,秋收后一般会有大雨,那个时候就不用这么麻烦,找好位置直接挖坑埋几个竹篓,雨停之后,鱼儿泥鳅啥子都会冲过来。
刚才几桶水,肯定影响不了“大家伙”,但抓抓蚯蚓小虾米不是问题。
方法都是她前世学的,没租门店之前,她和温景有一段时间在县城摆摊,没有多少本钱,虾米鱼干、田螺石螺都是在河里捡的,用的就是蚯蚓做鱼饵。
蚯蚓这种软体动物,有些恶心可怕,但用处可太大了!
不管是做食饵,还是养鸡沃土肥田,可都是一把手,蚯蚓越肥,还愁抓不到牛蛙河鱼小虾?
颜欣缓了缓,才收拾工具准备回家。
田勾就在自家菜地旁,家门口就是菜地,来回也就七八分钟的事情,不过刚才挖洞、提水费了一些功夫,少说也过去了大半个小时。
等她回到家里,温景已经坐在房门口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