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他骗掌柜成婚去 > 第11章 桥头婿

第11章 桥头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清和微一颔首,想到宣王府之势力在莲州渗透至此,谢家出身商贾竟出淤泥而不染,仍保有这份反哺百姓的心意,认可道:“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2]

但他忍不住问:“这上面的字?”

谢辛辛摸了摸这块石头,浅浅笑道:“这题字,爹本来打算请个字写得好的先生来写的,被我给截胡了。”

“那时我六岁,听娘说爹爹想请的先生,也许是什么书法大家吧,竟开口就要几十两。爹爹答应了,我不答应,硬缠着他说这钱不若给我来挣。”

“我问爹爹这座桥叫什么名字,爹说就叫谢家桥,我一想,桥名叫谢家桥,这这座桥不就是‘谢家桥’桥?”

“喏。”她努了努嘴,“我就写成这样,爹爹也给我刻上去了,哈哈。”

她说得眉眼飞扬,又渐渐暗淡下来,轻声道:“我爹真的对我挺好的。”

陆清和开口道:“谢家一案……”

谢辛辛眼底生恨,一字一顿道:“三年前,谢府突发大火,我和宛姐姐因出门看账逃过一劫。可除我二人之外,谢府上下,无人生还。和胡捕快的此案类似,衙门只说什么也查不到,应是意外失火,将此事促促揭过。”

“可若是寻常意外,我爹娘乃至几十家仆怎可能无一人逃出?”

见陆清和神情肃然,她心知此番目的已经达到,即利用她的身世,让陆清和对她心生怜爱。

只是她还在犹豫,是否该将她靠近陆清和的真实目的一并告之。很快她摇摇头,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与陆清和相识不久,哪怕将郭知州所言和盘托出,陆清和也不一定会配合她。更何况,现在陆清和已经有意任她随行,她更不能多生事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正想着,陆清和突然出声:

“既然莲州官衙的处理情况相似,你可曾想过,谢家之火,也可能是宣王府为之?”

“自然想过,但是不可能。”谢辛辛笃定道,“谢家与王府交好,我与宣王世子……甚至曾有婚约。而且王府与谢家,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她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这话虽狂妄了些,可我爹娘都乃经商奇才,这是实话。爹娘若还在,谢家如今必是富冠一州。宣王府有意结交我家,答应我爹,我爹一心想让我当世子妃,便也答应助力宣王,呃……与北瑛王府相争……”

想到眼前之人正是北瑛王府的门客,她最后一句说得又轻又快,不仔细听就听不清。

谢辛辛说完了话,回身牵马。两人继续向玉春楼的方向走着,谢辛辛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陆清和介绍莲州的风土民俗。多数时候都是她说,陆清和静静地听,至多点点头,表示自己并没走神。

所幸她自小生长在这里,介绍起这些也并不费心,因此也不介意陆清和的寡言。她叽叽喳喳地说着夏天采莲叶的事,说他来的晚了些,早几个月还能吃上玉春楼的荷叶包鸡,不过现在也不错,秋初剥莲子,吃莲子肉,莲子芯可以用来泡茶。

一边说,她一边思考着刚才的问题。

既然不是宣王府,还有什么人能像宣王府这般,影响官衙的行动呢?

她偏头看着陆清和如渡万生相的清朗侧脸。

忽然间,生出一个令她悚然的猜想。

北瑛王府。

时下宣王府与北瑛王府二足鼎立,各自代表着朝中大皇子党与太子党,若说还有谁的权势与宣王府相当,除了北瑛王府,再没有别家。

她抱着惊疑的念头回了玉春楼,在门前站定,长久地观察着陆清和。

直看的陆清和不甚自在,轻咳一声问:“看什么?”

她笑了笑,仍不作答,春杏般的眼睛眨着水光。陆清和下意识挪开脸,又恐怕失礼,方又回转过来,与这双盈盈的眼睛对视。

“陆公子,”她忽然柔声问,“你在北瑛王府可说得上话?”

门内赶来迎接的阿凤一惊,心想莫不是公子的身份被看破了,急急加快了脚步。

陆清和想了想,“尚可,至少与王爷和世子相熟。”

自然相熟,一个是他亲生父亲,一个是他亲兄长。

谢辛辛便下定了决心似的,伸手去够陆清和的一只手。

碰到她手指的瞬间,谢辛辛只觉得此人指尖温热,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发凉,但她没有多想,仍是执起那一瞬间僵硬了的手掌,笑道:

“陆公子,我心悦你,我是认真的。”

“既然你在北瑛王府前景不错,我不仅要跟你去邺州,我还希望跟你回云京。”

阿凤夺门而出,看到的便是那女子紧紧握着主子的手抱于胸口的场景。

“你们……”

阿凤失语。

陆清和抽出手,抬头看了一眼玉春楼气势磅礴的牌匾,道:

“谢掌柜,你不必如此。”

“我拿玉春楼的账目与你换。”

陆清和收回目光。

谢辛辛指着玉春楼的牌匾,笑道:“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宣王府和我有什么关系吗?玉春楼的账目就是你想要的东西,里头的数字保准你看了满意。”

“但我谢家的账本,只给谢家的女婿看。”

“让我跟着你,我们去云京成了婚,我就把我手里的账本交给你。”她凑到他眼前,拦住他的去路,“陆公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释:

[1]引自《宋刑统》“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2]引自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