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材对成菜当然还是重要的。纵使会伤人,但我还是只能如此直接地说到。
看到两人面露难色的表情,我接着说:“反正也只有自己人吃,只要你们不介意的话倒也可以做做看。”
老蒯和小蒯相视一阵后达成了默契,笑着对我点了点头。
菜饭的种类不少,在以前蔬菜讲究季节的时候,立春前后是吃咸肉菜饭的节令。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青菜中的小油菜大量上市,那个时候的菜拿来做咸肉菜饭才是最适合的。看似缓慢又漫长的农业种植,回过头来也有岁月不留情的感觉。小油菜的生长速度很快,到了二月底就会结蕊,这样油菜就会变老,这时候一般就只能拿来腌咸菜或者是吃菜心,之前也说过甜心咸菜这一食材吧?到了三月,就是油菜花烂漫开放的时节了,因为本就不是拿来出油的品种,所以除了欣赏好像也想不出别的用处。
说回咸肉菜饭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将青菜切片,与咸肉和生米一起放入锅中,按照传统的时令,春天就会变得潮湿,所以大雪时节腌的肉,现在到了不得不“去库存”的时候。按照个人口味,如果用金华火腿代替普通咸肉,则会升级另一番滋味。现在的电饭煲有“柴火饭”这个选项的话烹煮后会有传统的那种香糯。接下来就是我的秘密武器,腊板油。因为饮食习惯的变化,只有专门的烧腊店里才能买得到这种蜡板油了,各位在家嫌麻烦的话菜叶可以与饭一同烹煮,然后开锅后拌上普通的猪油就好。有空的话也可以单拿出菜叶用腊板油炒制后拌到煮好的饭里,这样的菜叶会更生脆一些。现代人重口味,拌辣酱也是一番风味。
这一次做菜饭用的菜是老蒯和小蒯两个人亲自种出来的。中国人常有归园田居的梦想,古代的士大夫甚至皇帝都爱事农躬耕当然是因为不用吃种田的苦,不过现在的都市人回乡返农也是一种新趋势。老蒯和小蒯虽然同姓,但是毫无亲戚关系的两个人。老蒯家世代住在苏州城里,三代里都找不到一个农民。小蒯是老蒯这次带来的新客人,在淮北的一个村子里长大,他奶奶是知青下乡后就嫁在乡下没有回来。虽然是农民出身,因为这层关系他父亲在祖母教导下是个读书人,他当然从小也没有做过什么农活。
两人之前是同事关系,因为蒯这个姓并不多见,两人在公司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兄弟。只是所在的大公司前年因为行情不好进行了大裁员,那时的老蒯正是尴尬的四十岁中年。好在这几年的奋斗房车贷款已经还了大半,就想着利用手中的资金投资现代农业。
东部的农村不像西部,耕种早已不是谋生的手段。在小蒯家村子里租了不少地连成一片,然后引入现代机械和优种进行产业化种植,是现在东部农村常见的现象。只是纵使农事现代化,也不像科技公司办公室里那样节奏紧张,老蒯的妻女还在城里,他回城里的时候偶尔会来我这里喝上一杯。
“蒯老板,好久不见!最近生意不错吧?”阿忠又看完钢管舞秀回来了,见到老蒯后殷勤地敬酒到。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收成倒是还不错吧?”老蒯与小蒯对视一眼,一起点了点头。
“怪不得就连冬天都见不到你,说实在的这世道也奇怪吧?我们下乡那时代冬天应该是农闲的时候,现在有了什么大棚温室之后,冬天反倒是比春天更忙,连年也过不好。”
“多亏了现代技术,我们才能在一年四季都吃上想吃的蔬菜瓜果啊。”
“不愧是两位大老板!格局就和我们不一样。”
“什么大老板,都种了两年了还在亏钱呢!”
诶?见我惊讶的表情,小蒯解释说:“毕竟大家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嘛!大棚机械这些都比想象中的要贵得多。去年积累了经验今年收成比去年多了好几倍,但是行情不好收购价低了不说,销路不好反倒是积压下库存来了。”
那就难怪现在还送来小油菜了。好在淮北毕竟比这里纬度高一些所以暖和起来的日子也相对晚一些。
就在我们打算唏嘘的时候,老蒯却又接着说:“不过还多亏了小蒯,现在还能维持经营。因为城市生活压力大,经济又不好,现在不少人想回乡归农吧?只是相比真的归农,精神归农的需求更大一些。现在不少自媒体都会拍一些回乡的生活,所以我们跟风也开始记录我们的务农生活。虽然不像那些有机构的摆拍大红大紫,但可能也因为真实所以看得人也不少。这一年做自媒体还有接广告赚了一些,正好能补上亏空。要没有小蒯我可能早就只能负债回城了。”
“也不能说我的功劳,应该说是脚踏实地的结果吧。毕竟和那些摆拍比起来,我们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这方面的收入也是我们一起努力来的。”
说着已经有人拿出了手机搜索了起来。“三十万粉丝!哇!可比前阵子那个探店博主正经多了!不买粉都三十万粉丝的话,你们不就是名人大V吗?”
“哈哈。所以才说小蒯年轻能力强嘛!”老蒯咧开的嘴上沾满了油。
菜饭不像是普通的米饭那么好消化,大家也要这样细嚼慢咽地吃哦。只是好不容易吃完了饭,老蒯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说:“虽然米饭不适合下酒,但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喝上一杯好像总觉得还不暖和。外面可买不到老板酿的黄酒呢!”
虽然说不上什么好酒,但也多亏老蒯惦记。更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透露出来的默契让人忍不住想要主动递上一壶酒。
“老婆打电话起来了,我接个电话就来。”
看着小蒯离去的背影,老蒯说:“应该是孩子又吵了,他老婆打来诉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