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选科技组。”陆和宜毫不犹豫。
分组结果:科技组陆和宜、肖可可、陆风,原耕组魏嘉、凌琳、陆扬。
陈锋宣布:“从这一秒起你们的工作就开始了,节目组只提供帮助,决策全靠你们自己,经费会交到每组队长手上,别忘了你们的目标,每个月底我们会公布实时收支情况。”
“祝大家成功。”
到这里,导演的出镜任务算是完成了,他退出摄像机的包围,留下面面相觑的六个人。
“现在怎么办?”没想到陈锋这就不管了,肖可可试图拉流程。
魏嘉最先反应过来:“钱呢,总得把钱给我们吧。”
陆和宜望了眼控制室的方向,终于能堂堂正正走进去了,他正发着呆,就听见节目组的人拿着喇叭在喊:“各位,先去农户家,钱和辅助支持人员都在那里。”
不去控制室啊,陆和宜跟着众人,往农户家走,心里想着1683还在村长家,要去接它过来。
没想到1683已经在老余家等他了,机器人笑眯眯站在门口的红色横幅下,脚边是陆和宜的行李箱:“欢迎回来陆和宜,我就知道你会成功。”
老余在它旁边:“你这机器人还挺可爱。”
本来落在后面的凌琳跑上前,和1683打招呼:“可惜我们不在一个组,我会来找你玩的。”
1683:“好呀,一起玩。”
两组人互说再见,胸有成竹的魏嘉带着凌琳和陆扬走了,科技组的三人进了院子。
节目组安排的技术人员在屋里等他们。
进了屋,老余热情地招呼大家吃水果,给每个人散瓜子和花生:“先歇歇,吃点东西。”
陆和宜抓了一把瓜子,奶油味的,1683羡慕地假装咽了咽口水。
“你也想吃啊,机器人。”老余觉得新奇,挑了个最大的花生给它拿在手里玩。
分完一圈零食,进正题,大家坐在高高低低的板凳上,把唯一的技术人员围在中间,眼巴巴等他发话。
“大家好,我姓汪,负责你们的技术支持,所有技术问题都可以问我,以后的任何反馈也都找我。”
肖可可举手:“老师我想问,是不是有了智慧农业科技,我们就能在电脑上把地种了,果实也可以自动收获?”
年轻的小汪老师想了想,回答:“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搭建的智慧农业平台,集成了最先进的智能装备,包括传感器、机器人和无人机,同时利用大数据决策,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农业种植。”
“从选种到播种,再到监控作物成长和最后的收获,一整套体系不断完善,我们领导说,最后这套系统是要投入真正的农业生产的。目前呢,并不能在电脑上就把地种了,但这是我们的目标。”
老余听后咂舌道:“那以后,我们这些农民做什么啊,不就被淘汰了。”
小汪老师说:“不是淘汰,是迭代。”
老余若有所思地点头,抬头时说:“小汪老师说得对。”从包里摸出一张纸,“我也是有任务的,大家的经费和在节目里的产业都在这里,你们谁是队长?”
三人商量了几分钟,肖可可被推举为队长。
老余对着纸念:“《春夏秋冬》节目科技组,启动资金三十万元,智慧农业平台一年使用费,二十五万元,目前余额,五万元。”
“啊,这么贵!”
“太贵了吧,还剩五万,我们要用一年。”
科技就是很贵的,小汪老师解释:“这还是打折后的友情价,我们公司投入的更多,这价格二十年也收不回本。”
老余叹道:“几个农民用得起啊!”
小汪挠了挠头:“所以才要在节目里降成本,我们容总说了,大力降成本,让更多农民用得起。”
老余说:“五万块,还要买种子,买化肥,我看够呛,你们还要比赛对吧,那边组已经领先了。”
谁说不是呢,整整二十五万的差距,肖可可头痛道:“也许,我们的产品可以卖得贵一点?我们的产量也更多?”说完,他期待地看向小汪老师。
所有人期待地看向小汪老师。
小汪老师什么时候被这样围观过,脸都红了:“产量是会更多,品质也有可能更高。”他深吸一口气,“但农产品就是农产品,再贵能有多贵,对吧?”
对啊!
一阵沉默,情况比想象中更紧迫。
半晌,更有经验的老余先开口:“更重要的还是看我们种什么,你们的大棚我进去看过一次,非常先进,这是我们的优势。”
陆和宜想起容深最爱吃的精品超市里按个算钱的草莓:“也许我们可以种草莓,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吗?”
“可以的。”小汪老师说。
陆风大腿一拍:“那就种草莓,我们种优质草莓,卖得比他们贵。”
老余迟疑道:“可以是可以,但全部搭大棚,五万块钱够吗?还要育苗,又是一笔钱。”
小汪老师说:“目前地里的大棚占比是百分之五十,再搭大棚你们需要出材料费。”
肖可可问:“三万块能搭多少大棚?”必须留一笔钱做其他开销。
小汪老师还在心算,老余说:“可是对面也有大棚,他们也可以种草莓,再说,我们不能把全部资源用在一个地方。”种了几十年地,看天吃饭,老余看得比几个年轻人更远。
“老余说的有道理。”肖可可说,“我们应该多考虑,又不用立刻做决定。”
最后,大家决定多上网查一查资料,种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可不能轻易就决定。
老余扬起手里的纸,继续念:“科技组固定资产:农田十亩、鱼塘两座、外加果林三亩。”
没想到除了农田还有其他资产,陆和宜问:“鱼塘和果林也有农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