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莫最后跟着马行源他们去了上京府衙。
冠礼草草收尾。
由是宾客也纷纷辞行。
出了府门,宁王在自己的轿撵前停下,垂首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太监道:
“小顺子,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那小太监没有抬头,扶着宁王的手臂:
“殿下说笑了。奴才只知侍候殿下,别的,一概看不清。”
宁王为这小太监的圆滑而轻嗤一声,扶着他的手上了轿撵。
“且看着吧,好戏,开场了。”
轿中传来宁王最后一句话。
小太监颔首躬身,轿子被抬起,走向皇城。
没想到今日国公府的门庭热闹非凡。
一拨人刚走,又来一拨。
远远就见得仪仗浩大,打头的六人轿撵上镂刻着华丽的样式,彩雀展翅,向阳而飞;四条金丝绦自角边垂下,在行进过程中微微晃动。
其后是一座四人轿撵,对比前者,就远没有那么奢侈华贵了。
轿撵在萧府正门前停下。
落轿,六人轿撵中走出一名女子。
身形窈窕颀长,花容月貌,妆发精致,一见倾城也。
硕林公主宗悦。
当今圣上最小的妹妹,太后娘娘的幺女。
宗悦扶着身侧婢女,直接走进还没来得及合上的萧家正门。
其后的四人轿撵里下来三两个妇人,跟在了宗悦身后,也走进来。
一见来人,府里人纷纷行礼。
萧晟虽没有见过硕林公主,但也跟着萧远兴一道行了礼。
只有喻和尘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听见硕林公主来了,喻和尘便知道,这件事情不会轻易地了结。
“国公爷不必多礼。”
宗悦象征性地扶起萧远兴,于是其他人也便跟着起身。
“事关重大,太后娘娘多番垂询。毕竟妇人稚子无辜,难免受惊吓。杨大人认为应将萧二夫人和小公子先接回杨府静养几日,娘娘遂派我来一道接了夫人和小公子过去。”
萧远兴一边听着,一边思考着。
太后?
看来事情没有自己原来想的那么简单了。
“这...殿下,幼子刚出生才不久,母子俱是十分孱弱,车马劳顿,见风伤寒,怕是不便。”
萧远兴开口回道。
“本宫的暖轿密不透风,国公爷安心。”宗悦目视前方,扫了一眼院内,知道萧远兴这老骨头不好啃,就又直接侧眼对萧伏说:“劳萧大人带路。”
萧伏看向旁边,想得到一点老祖宗的指示。
“带路。”
宗悦已然没有多少耐心。
太后的意思,违抗不得了。
“殿下,这边请。”
萧伏上前一步,为这一行人在内院带路。
早就瞧见了喻和尘,宗悦在转角时又忍不住遥遥望了一眼。
这个人,永远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叫人见之难忘。
“妹妹。”
当自己屋子里突然走进一个许久未见的面孔时,杨姝是没反应过来的。
嫂嫂李氏一进屋,就赶快冲过来拉住了自己的手,都顾不上超过了硕林公主的僭越了。
杨姝有些呆滞地站起身,接住了李氏的手,半天才有反应:
“嫂...嫂嫂。”
“怎的这般消瘦......妹妹真是受罪了。”李氏拉过杨姝,上上下下不住地打量,语气里尽是心疼,眼角都有了些泪水。
宗悦也似乎不忍打搅这样姐妹相见的场景,半天才缓步走过来。
见硕林公主走来,杨家媳妇李氏这才赶忙用手帕拭去眼角的泪水,欠身行了一礼:
“殿下恕罪,民女失礼了。”
“无妨。”
......
一听到要把自己接回杨府,杨姝的神色是既惊异又疑惑。
看杨姝的样子,宗悦心道,这件事情或许另有一些隐情。
但是萧莫对他们母子的漠不关心,杨姝却低着头没有否认。
杨姝到底还是答应了,跟嫂子回去,先在杨府待一段时日。
......
“萧莫的事,你知道多少?”
喻和尘问萧晟。
“不知道。但他对夫人冷淡,都看得出来。”
萧晟如实答。
“去找萧府的老人问问,说不定能问出些什么。”
简单收拾了行装,有两个仆妇丫鬟随行,杨姝带着尚在襁褓的小公子跟着宗悦从屋内走了出来。
宗悦看见喻和尘和另一人在说着些什么,说完,那人先离开了,喻和尘停了一停——
他微微仰头,似乎在看向空中。
阳光洒落下来,他的身子,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屋檐的阴影里。
他在看什么?他...现在还能看见多少?
想到这里,宗悦心里顿时有些酸涩难受。
他也要走了。
宗悦突然有点心急。
“你们先走,在门口稍等片刻,本宫即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