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迢迢千里雪 > 第39章 故人

第39章 故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要哄我……”

听见发颤的嗓音,宋观棋如鲠在喉,指尖游离,描摹谢延眉眼

“你惯会欺瞒,若见不着你,我该向谁讨这笔债。少说丧气话,只要你陪着我,就是只字不语,也很好……”

一滴冰凉砸在他苍白的面上,宋观棋很想,抬手却没能接住。他的手顺着谢延半湿的脸颊滑在肩头,而后垂落在床

轻轻地,没有一点动静

……

游风卷皬雪,半帘扼流年,阒然无声

……

昭统十一年三月七日,靖都盛京破守,楚军攻进靖都宫城,靖君畏逃,崩于兵乱

自此,楚一统中原

昭统帝于祭祀大殿禀告上天,运掌九州

不过数日,昭统十一年四月十五,胡奴有难,镇北侯奉命御敌,起阵饮马河

……

北野战鼓点点如雷,遥传万里入天都,化作笙歌乐舞响彻玉殿

一统天下实是大事,可为着北野战事,贺宴一推再拖,今儿借了春日宴的派头,实为犒赏京城众臣

大殿之上歌舞升平,新老朝臣互相恭维,推杯换盏间琼浆欲洒、笑语嫣然

昭统帝不过三十几的年纪,正值壮年。纵是病疾缠身,也盖不住眉间喜悦。谢书善高坐金台,手中玉盏微抬,下首两侧王侯朝士起身行礼应和,感戴天恩

靖都告破已有一段时日,普天同庆的日子北野遽然天降兵燹。然而身为大功臣的谢延借此耽延回都日程,率兵返复北野,途中掉马上行樊州,跟上了押送辎重的队伍

兵部上下都是些老滑头,下派监察的太监也不是省油灯,一路上难免掐尖矫作。领队的官职不小,却也只好供着宫里派的人,仍是惹起不小摩擦

谢延一来如同带了场及时雨,浇灭了背地的明争暗斗,那自诩敬承圣意的老太监不敢继续造次,押送途中安分了许多

行程已有两月又余,兵至雀乔,又分为两支。谢延身兼巡守外城西屏防守的职责,领着一小队人马计划经雀乔入西屏主城。他没让楚津跟着,一则提防押看辎重途中生事,二则楚沉沙与其父子二人分别已久,楚津早些回去,也好作慰籍之情

巡守的差事本轮不到谢延,可他推拒昭统帝暗命返都的令,谢书善这一番不过稍作敲打,为的就是绊住他去往北野的脚步。可他平时混惯了,此次陡然领命乖乖马调西屏反让谢书善觉得惊奇

谢延日夜兼程赶马疾行,别人只当他念北心切而不得,哪知道他穿梭在戾风里,自有掩藏的私心

正是梨花漫山的季节,他赶得急,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纵使北野战事有楚沉沙坐镇,暂且用不到他,却也不敢在雀乔多做停留,只想着看一眼便走

倏尔一阵窸窸窣窣,他闻声抬起眼来,却被漫山飞花惊住了步子。薄风捎来花瓣落他衣襟,似是故人飞思来

凉阶沿上春无穷,恍惚青衫薄动

倾花如注,恰同当年山寺飘雪

花白蒙山,谢延骤而在春意阑珊间回过神,眼前惟有新光景,哪见旧颜色

他无言继而上阶,背影无端生出落寞。今日日子特殊,他不想愁眉扰了好寓意,却也没法强扮笑相

自宋观棋昏迷不醒,他寻医问药难成之际,突地收到雀乔来的消息。一无甚名声的老和尚自称为古乌族人,熟知各种疑药奇毒,自请一试

那时是火烧眉睫,谢延就是再不愿意轻易将人交付也没辙,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总好过干等气绝

那老和尚也有点本事,几番下来果真青白面色好转,可人仍然未醒。出家人不打诳语,只道须顺应天意,不可强逞。谢延没法,左右夹难,终是把人送过去

老和尚出于栖梧山,此山与谢延也有些渊源,多年前寻人无果,以至于郁结在心,一个握剑执兵的人也拜信神佛。而替他解开掷签的还是这位老禅,他从前不信神鬼一说,那老和尚说的宽慰话爱听便也常来了,闲时见栖梧山生机渺渺,又亲手栽下梨花

物是人非,谢延如今再至栖梧山,有别又无别于当初,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只叹世事无常

他只期盼此行不会无果而返

“殿下……”

一道苍老的声音将谢延心绪拽回,抬眸便见着老和尚肩上挎着包袱,有顺阶离去之意

谢延稍许困惑,还未开口便听老和尚又叹又笑

“意诚而金石开……”老和尚自顾往下走,喟叹道,“殿下上感苍天……老衲可去了……”

说罢,老和尚平和笑视怔在原地的谢延,须臾垂首作别,侧身走开了

满山春色撩人,谢延似是支撑不住,被风刮红了眼

山径转折处长阶落步,素色衣袂卷扬,淡青衣襟前错散墨发

春秋颠倒,飞扬簌簌落雪,如似白首

一眼犹经年,光过流时,容颜不改,逢遇如初

我见故人尤初识,故人见我应如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