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覆闻言,便持玉板上前,恭敬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案已久,若是再不结案,恐怕会引起诸多战士官宦、百姓猜疑,到时候,若真有谣言传出来,恐怕有损陛下威严。”
说罢,他又转身朝着萧起笑道:“太傅本是我的外甥,年纪尚幼,之前多次不满意此案,恐怕是思念父亲过疾,才会不停上奏,如今那突厥人经不起审判,已经招了,外甥也应该就此翻篇了。”
萧起又听他说话,便错开眼,看向别处,只展开扇子摇了摇。并不说话。
左天覆见他无视他的话,不由眉眼一横,紧咬牙关。
皇上垂首半晌,若有所思,又抬头道:“萧太傅可还有异议?”
萧起微微俯身,缓缓道:“大理寺卿秉公办案,微臣并无异议。”
赵烨微微一惊,这桩案子,萧起一年前提上来,那时他异常笃定,一定有内鬼,还以为他要翻出什么事来,结果反应这么平静。
梁王赵慎与左天覆、东方玉三人各相看看,难掩喜色。
其余众大臣,虽颇有微词,但均不敢言。
出了朝堂,也能听见几个老臣围在一起,摇头叹息,欲言又止,最终相互慨叹几句,纷纷道了别。
萧起独自驾素舆前行,车轮轧过青石砖,留下两道轱辘印记,太子赵烨立在他身侧,好几次朝他看来,欲言又止,直至行到一棵梧桐树下,秾阴遮盖住阳光,二人停下来。
太子哎了一声,来回踱步,一双黄杏圆眼瞪得溜圆,雪白的肌肤泛着微红,双手不停摩挲着手里粉玉珠子,光滑的珠子熠熠生辉。
“虽然我不理朝政,可也知道,贪狼军一案,定有蹊跷。”
他长吁短叹,粉衣立在绿油油的梧桐叶间,伸手拽了片树叶泄气。
萧起原本晦暗的眼神微微一抬,眼里闪过一丝蓝光,很快又寂灭下去,平静无波:“陛下已定案,如今再说什么,都于事无补。”
太子摇摇头,丹唇轻启:“要我说,便是父皇病重,才会疏于此案,太傅,你切莫着心寒,待日后,孤定让大理寺,为贪狼军翻案,给你镇北大元帅,还有那三千英灵,一个交代!”
萧起眉一挑,望向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宫墙,手指微微扣紧。
赵烨见他不言,又说道:“只是孤不明白,左天覆分明是你舅父,怎的就不帮着你说两句话,满朝的文武,一个个在朝多年,难道竟无一人怀疑......。”
萧起偶尔会对赵烨刮目相看,现在也是,平日里,只知道赵烨沉迷神佛、盘珠子,还有女人。对于政事充耳不闻,但一到关键时刻,又能领情拎得清轻重缓急,说他是有意为之,也不无可能。
他未深思,只说道:“舅父虽与我沾亲带故,可终究是外戚,中间又隔了一辈,便更显疏远了。一家子兄弟姐妹,都有不和的时候,遇见个什么好的,势必要争来夺去,更何况只是舅父与外甥。”
两人步履缓缓,竟不自觉往慈恩殿的方向去了,一路上蝉鸣悦耳,疏影倾泻,凉风习习,叫人气定神闲。
赵烨否了他的话:“太傅怎的如此说,孤与梁王便兄弟情深,不分你我,有什么好的,势必是他一份,我一份,他虽非我母后所出,自小失了亲生母亲,可同样养在我母后膝下,我与他,可谓异母同心。”
说这话,赵烨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一身粉衣衬得他那双眼睛愈发柔软多情。这太子究竟是真纯粹。
萧起不忍道:“哦,物品一起同享?那人呢。”
思及赵慎与良娣在知辛阁暗通款曲一事,萧起不得不提及,却又不知怎么提及。
梁王偷人都偷到家里来了,他还一无所知。萧起实则不平。
赵烨听他这般说,愣是没弄清楚他的话:“太傅这是什么意思?”
萧起咳了一声,这种事情,旁人的不可直接说明,又无证据,且后宫这种腌臜事不少,不属于他该上心,只说道:“没事,那次去东宫,见太子宫院蔷薇种得很好,只是没开几朵花,放眼望去一片绿意,景观着实令人......。”
他还未说完,太子便笑道:“是不是觉得绿意盎然,美不胜收,太傅莫要着急,再过一月,那满园的蔷薇花就要开花,结果了,到时候,孤邀你在一同,喝茶下棋。”
他咳嗽了两声,脸白了不少,只抬起头,一眼便瞧见,二人已经来到慈恩殿外。
透过垂下来的几缕薄薄轻纱,隐约能看见里面整整齐齐坐了几十号女眷。
玄森并未在高堂,而是立在人群之中,他手里捻着佛珠,一双眼垂下,正认真地盯着面前的人看。
萧起把眼神落下,发现他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精心打扮的娘子,苏长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