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夫子经过几个月的调养,身体渐渐恢复。这期间谢兰燕来看过多次,对孟夫子以及年幼的刘静河多有照拂。
听说谢兰燕被封为平安乡君后,孟夫子怀揣忐忑上门,一方面是为了感谢这几个月的照顾,另一方面她有一些事情开口。
“夫子的意思是想办一个女学?”谢兰燕惊讶。
“我希望天下女子都可以想男子一样读书识字。”孟夫子说道。
谢兰燕思索了片刻,如今她受了陛下赏赐,成了乡君,手里有不少金银,完全有能力可以办女学。
想办女学,谢兰燕想证明自己,她总是隐隐把自己和黄乐曼做对比,当初陛下也赏了黄医女,封她为了都邦乡君。
但谢兰燕总觉得自己比不上黄医女。
黄医女可以独自撑起医馆,她也可以创建一所女学!
她带着孟夫子主动找到了黄医女,
听到两人的想法,黄医女表示要加入,“可以增加一门医学或者草药学,由我负责教授。”
不仅如此,她还提出了自己的考虑“官宦女子大多有自己的宗族学堂,或者聘请有名气的夫子进行私人教学,女学的学生群体应该是寒门女子或者平民女子。
不过普通人家的姑娘长到六七岁,就能烧饭洗衣干活,再长大些可以做刺绣女红贴补家用,没有人会愿意让姑娘们读书。”
谢兰燕和孟夫子考虑过这些问题,“我们商量过,考虑到学堂初期,上门求学的学生人数肯定不多,我们就想干脆免了束脩。等日后学堂的名声传播开来,上门求学的学生多了,再收束脩,你说如何?”
“不仅要免束脩。”黄医女说,“最好还要贴钱,让来上学的女孩有银钱和柴米油盐拿,这样才学堂里的女娃娃才会多起来。”
“倒贴钱?”孟夫子倒吸了一口气。
三人一起算了一笔账,谢兰燕吸了口气“每年这么多钱?”
乡君每年才40两银子,40斛禄米!学堂的花费都快把她掏空了。
黄医女冷静的说“就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只能勉强维持学堂。”
孟夫子失望“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凭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够。”黄医女摇摇头,“而且有些就算是家庭殷实的人家,宁愿让姑娘在家里吃喝玩乐,也不愿送到把她们学堂读书。”
“不如我们直接请小于出面办学堂吧。”谢兰燕说,“她如今是皇后娘娘,由她出面,我们的学堂很快就会打响名声。”
“不,不行!”孟夫子第一个否决,“办女子学堂这件事世人只会觉得离经叛道。于莲如今贵为皇后,但她背后没有势力支持,本就因为于家的事遭到了不少朝臣的攻击,现在不能在连累她了。”
黄医女思忖,“其实不用小于直接出力,只要她举办一场聚会,宴请王城中所有世家的夫人小姐,作为乡君我们必然也会参加,到时候只要我们借机寻找志同道合的夫人小姐。”
两人进宫面见于莲。
于莲沉浸在成功制作玻璃的欢乐中,见到两位好友,便迫不及待的展示起了她的作品,“看,这是我做,琉璃杯子,琉璃花瓶。”
“这全是你亲手做的吗?”黄医女拿起一个杯子端详。
谢兰燕爱不释手“好漂亮!”
于莲十分大方的表示,“我让侍女包起来,待会你们带回去。”
谢兰燕和黄医女感谢过后,说起了建立女子学堂的想法。
于莲没想到她们居然有如此想法,她支持三人的想法,也可以正好借此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
“正好,我最近打算举办琉璃展。”于莲心里有了想法。
琉璃展定于七天后,宫殿里摆上各色琉璃,有琉璃杯,琉璃香炉,琉璃塔……
各府命妇惊叹连连,无不赞叹。
于莲独坐在中央,随意的站起来,“今日的琉璃品我只卖不赏,各位看上哪一件可出资带走。
“所有银子我都会捐给平安乡君和都邦乡君两人建立女子学堂。”
命妇贵女们没想到与皇后娘娘的第一次宴会居然变成了拍卖会。
人群中站出一个贵女,双眼明亮,“皇后娘娘高义,臣女愿为女子学堂出一份力。”
于莲听了很开心,“你看中哪一个?”
“臣女想将这个带回家。”那位女子指向三棱镜。
“不错有眼光。”于莲赞许,“此物名叫三棱镜,在阳光下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射形成彩虹。”
那名女子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一抹彩虹出现在地上。
贵女们纷纷惊叹
那名女子沉吟道“光射琉璃贯水精,长虹长虹垂地照天明。”
是个有文化的,于莲赞许“好文采,不知你是哪家的姑娘?姓甚名甚?”
“臣女姓徐,名叫若天。”那位女子不卑不亢回答道。
于莲夸奖了几句。
接下来,人群中又有许多夫人小姐站出来,一来是被琳琅满目的琉璃打动,二来是非常想和皇后娘娘搞好关系。
于莲注意到,黄医女和谢兰燕接近那位徐小姐的身边。
命妇们妙语连连,很快将聚会的气氛拉起来,一片其乐融融。
末了,于莲还不忘再次点题,“这里最令我佩服的,还是平安乡君和都邦乡君。”
她举起酒杯“你们筹办的女子书院,打破世俗偏见让女子和男子一样上学,居功甚伟。本宫敬你们一杯。”
两人闻言起身,回礼“娘娘谬赞。”
众人嘴里说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中豪杰”之类的话,围上来纷纷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