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月出 > 第39章 莲华藏(17)

第39章 莲华藏(1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鹤卿仰头长叹,“相公相公,我如今哪是什么相公,不过区区一尚书耳。”

“相公何必妄自菲薄,下官听闻陛下已敕封淑妃为后,想来相公复位只在早晚。”

张鹤卿哼道:“她倒是志得意满,我这里还是清锅冷灶呢,复位谈何容易。”

张鹤卿早欲扶持郑王而投诚淑妃,如今也算成功一半。但因百里敬一案中“失职”罪被罢相,如今就算天子不欲严惩,公孙弘等人又岂会容他轻易复相?

程迩宽言道:“相公虽暂被免相,但陛下已命相公为郑王傅,一旦中宫正位,郑王便是嫡子。焉知今日之郑王傅,来日不是太子太子傅,帝王傅?”

“行远还是太年轻了。”张鹤卿才坐直身,程迩已为他斟上了酒,张鹤卿砸一口酒复叹,“朝堂譬如对弈,走一看三方能长久。天子六子,郑王最幼,且当初纣王母为妾时生微子启,为后而生纣王,虽一母所生,却嫡庶有别,因此纣王得位。焉知公孙弘等来日不以此相阻?这些说得都早了,太子如今稳如泰山,要改弦更张谈何容易!”

程迩笑道:“相公思虑深远,下官诚不能及。郑王虽幼,却恰恰好在这个‘幼’字上,相公与陛下看中的岂非正是此字?”

张鹤卿忍不住大笑,“叫我怎么说你呢?行远目光如炬。不错,郑王年幼,天子不忌,也才有我‘辅佐’的余地。但目下看来,太子虽失圣心,要想废黜出师无名,陛下似乎也只有打压之心。”

“那就一直打压下去也未尝不可。”

张鹤卿觉得与此人谈话果真身心舒畅,伸手点一点他笑道:“行远奇才。我如今仍有不解,当日淑妃向我问策,你是如何知道薛怀恩有异的?”

程迩闪了闪目光,笑说:“淑妃娘子所图不小,必定需要抓个大把柄,才能迫得薛刘氏伪证。在这官场上,要抓人把柄,从来在‘抓’而不在‘有’,就算没有,也可以无中生有。何况薛怀恩官居从三品,把守重镇,如此人物,岂会纯白无垢?”

“你又怎知陛下此番会召陆元真呢?平心而论,陆元真这个人,不食烟火,不近人情。我早先是并没有结交之心的。”

“不食烟火,不近人情...”程迩举杯饮酒,不知望向何处,“这世上真正不近人情者,心中往往有一个‘道’,他们坚守着这个不知所谓的‘道’,冥顽不灵,令人厌憎!”

他难得露出狰狞一面,切齿而言,叫张鹤卿也不禁扬起了眉,但他转瞬又恢复了那副一贯谦逊温和的模样。

“陆元真避世深山,貌似神仙,却越隐声名越显,嘿,不过待价而沽罢了。相公许他立后之功国师之名,他又岂会坐失良机呢?陛下问法多年,可曾有佛光普照?如此,也该想起我泱泱国教。”

两人痛快喝了一番酒,程迩将回长安,张鹤卿醉醺醺拍他肩,又叹说:“今日这番酒后,不知何时才能恣肆畅饮了!”程迩不解问何故,张鹤卿歪歪倒倒,笑说:“古有易牙烹子,今我舍身成仁!”被两名美人搀扶了下去。

数日后,钦天监将推算的吉日上报天子,将在六月末举行封后大典,有司立马紧锣密鼓地筹备了起来,六局二十四司也各自忙碌,为新后制作受册袆衣等一干物事。

大典临近时,远在东都的普莲三藏法师忽至九成宫求见天子。天下闻名的大德高僧,天子不好推拒,将他迎入殿中,起身亲自比手让座,问:“老法师何故来此?”

普莲法师须眉苍苍,双目失明,被一名年轻弟子搀扶入殿,听天子相请并未入座,撒了弟子的手,合掌行礼,“贫僧受先帝敕译经,而今年迈力衰,目不能视,自愧有负皇恩。幸者有生之年,将《大波若经》六百卷翻译完毕,诸佛智慧尽在此经,贫僧余愿已了,欲奏明天子,传谕天下,弘扬大法。”注②

天子听说如此,肃穆丛生,见他带来的十余口木箱,个个大能容人,感慨道:“法师功德无量,朕即刻书敕弘法,普化众生,尽浴佛光!”

他命冯宝准备,老法师长念佛号致谢,又说:“贫僧另有一事欲奏天子,当念贫僧座下弟子慧叶,译经六十部,其中十二部,贫僧将译本原卷带来,希望藏于莲华寺。”

天子听他提到莲华寺和慧叶,心下顿时狂怒,愠声问:“这是为何?他翻译的经书既存放西山寺,何必又搬去莲华寺?”

“因为莲华寺为先皇后追福所立,故有此请。”

“法师僭越了!”

天子忍不住扬声呵斥,怒冲冲回到榻上坐下,普莲法师仍不疾不徐,“西山寺藏本乃贫僧弟子慧叶誊抄者,并非原卷。”

“贫僧带来的十二部原卷,乃先皇后亲自所译,亲笔所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