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施粥
如今义军四起,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聚众近三万的吴甲义军。蔺如晦信中猜测月前刘峦设宴令他献策,却在宴席上遇刺一事,恐怕也与盘踞城外虎视眈眈的吴甲义军有关。
刘峦攻下廉阳后本就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只当一统夏阳也是易如反掌指日可待。即使以吴甲为首的义军有三万之众,他也并未放在眼中。
不想正是最看不入眼的草根义军最是盘根错节,竟混进歌舞伎中行刺,又无声无息渗透入廉阳城中,借医匠之手下毒,这才令刘峦有此一劫。
此前在城中寻医被下毒既遂,刘峦不敢再在廉阳城中医治,随行军医难以根除余毒。加之驻扎廉阳城的不过是襄南军八千人的先锋部队,后方大军尚且未到,城外三万义军虎视眈眈,刘峦是进城容易出城难。
蔺如晦在这个节骨眼上也难以见到刘峦,信中便并未言明刘峦的伤势是否有所好转。
但李淮水与刘峦相斗多年,以她的了解,刘峦决计不会龟缩在夏阳侯府中等死。只怕多半会杀出城去与大军汇合,或暗中出城先行返回襄南保命。
每位教习的授课时间都有定数,是以看过季子彦送来的信件后,李淮水便匆忙写了封简短的回信令季子彦代为转交。
“季先生,时间匆忙,事却马虎不得,这封信还要倚仗先生转达了。”
自从知晓季子彦是晓烟的“信使”后,李淮水心中再升不起一点欣赏美色的心思,只肃着一张脸,郑重其事的托付季子彦。
“我自当小心,请公子放心。”
季子彦倒是并未注意李淮水的变化,依旧一副稳重专注的模样收起信件,起身向她告辞。
李淮水立在院门口,目送着季子彦单薄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中,耳边却忽然传来侍女的呼唤声。
“公子!公子!老爷唤您往主院走一趟。”
“可说了是什么事?”
“不曾,但奴婢瞧老爷今日眉开眼笑的,想来应当是好事。”
闻言李淮水心中不免猜测。
上次在绸缎庄见过那吴姓男人已有数日,罗百善若要与其背后的势力传递消息,如今也该有所行动了。
今日怕不是其后势力又有什么指示?
思及此,李淮水冲侍女扬了扬下巴。
“前头带路吧。”
“是。”
一路随侍女来到主院厅上,李淮水一眼便瞧见上首太师椅中品茶的罗百善。他此时眉眼间有几分笑意,捧着个青瓷茶盏,雾气缭绕间看上去倒是亲和。
“来了?坐吧。可知我唤你来是何事?”
“不知,还请老爷明言。”
李淮水在罗百善下首坐下,面上一派无知,只等着他开口。
“救济流民、城门施粥,你在这廉阳城中可有听过我罗老爷的善名?”
“这是自然。”
自然没听过。
“毕竟也是件积德行善的事,老爷我开恩,这月你便随我同去吧,算是为你也积点福泽。”
罗百善一副“你得了大便宜的”样子,李淮水心中不屑,面上却是赞同的眨眨眼睛颔首应是。
次日清晨,早有丫鬟厨子将陈年的粗米杂粮熬成薄粥,同一车杂粮面饼装上了驴车。
一如上月罗百善当街掳回李淮水那般,她与罗百善坐在前头车架,后面则是粮车。身边仆从护卫环绕,皆是为保护二人安全及护送粮车。
罗百善还是如常叮嘱李淮水谨言慎行,除此之外再未解释其他。李淮水想起前几日见过的吴姓男子,索性开口询问罗百善那人来历。
“那是吴炳年吴掌柜,向来与罗记绸缎庄供应蚕丝棉麻。”
除此一句罗百善再不多透露,李淮水心知吴炳年身份绝不会这么简单,却只是在心中记下,后寻得机会再慢慢查探。
两架驴车晃晃悠悠抵达北城门时已是晌午。
廉阳城各处城门早被襄南军把守,北门作为要冲正门自然也不例外。
“什么人?车上载的什么!”
守城门的襄南军甲士见浩浩荡荡这么大阵仗,立时将行在前头的车架拦住,厉声喝问起来。
随行的小厮对此好似习以为常,面对甲士的喝问只是迅速上前将前头车架的帘子撩起,露出里头的罗百善。
“守城辛苦,各位军爷何不歇息歇息。”
罗百善见甲士阻拦丝毫不恼,反而面上笑的越发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