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遇开完会就走了,全程没有跟简柠说一句话。在座的除了王若晴,其余人职位都比她高,话语权也更大,她除了递资料,,不仅没有开口机会,透明到不需要他投注一个眼神。
可如果他还当她是学妹,是故友,断然不会这样冷淡疏离。如此,只能说明,他依旧对那件事有芥蒂,连普通熟人都不愿跟她做。
简柠预想过这种结果,当时觉得也挺好,身临其境的面对,却是忍不住心情低落,有些尴尬的遗憾。
——
许砚时出差去北城参加一个科技行业的企业交流会,周末才能回来。
简柠周五下班后回了趟老家,因为要歇一晚,她没让何叔送,先从南城坐一小时高铁到离老家最近的站点,再转乘四十分钟汽车。高铁站外有专门的快车站,客满发车,算上等待时间两个小时就能到家,能比全程开车节约一个半小时,人也更舒坦。
她没提前打电话,简大勇和王芳已经出摊,家里没人,饭桌上摆着一碟咸菜,半个馒头,和几个歪瓜裂枣的苹果。
馒头颜色偏黄,有余温,硬得很实在,是王芳自己揉面蒸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王芳每次做面点都在失败边缘横跳,好不好吃全靠运气。只是无论好吃与否,简大勇都不嫌弃。
苹果表皮已经起皱,捏着有点软,是简大勇早上买菜,从菜市场老熟人那里包圆儿的折价水果,不可能脆,水分也不多,但削了皮会比新鲜的时候更甜,一种隐隐带着酒味的腻甜。王芳同样不嫌弃,她觉得很划算。
简柠将行李袋放进房间,她半小时在附近超市的线上店下单了米、面、油、奶等生活用品,也准时送到。眼疾手快收拾进厨房,她拿起饭桌上剩下的半个馒头出了门。
夫妻俩的小摊就在早餐店前头,离住的地方不远,步行二十分钟能到。那一带因为靠近步行街,如今夜市发展得很热闹,灯火通明,车水马龙。
简大勇正在煮麻辣烫,看到她第一眼还不敢认,倒是王芳收完桌子,直起腰,看见她后脸上立刻绽出灿烂笑容,眼角眉梢的皱纹都被撑开。
“柠柠。”王芳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快步小跑过来拉她胳膊,“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打个电话?吃饭了吗?”
简柠眼底浮起笑意,反握住王芳的手,讨巧说:“刚在家里吃了半个馒头,您的手艺还是一点没有退步。”
“……”王芳笑容凝滞,转眼又笑开,不在意道,“我那是偶然失手,不信问你爸,前几次蒸出来都很软,我还放了红糖,你爸一顿能吃三个。”
“我那是饿了,没有其他选择。”简大勇难得应和一句玩笑,“柠柠,你快劝劝你妈,别蒸馒头烙饼了,超市都有现成的卖,晚上打折才八毛一大个,自己做成本差不多。”
老一辈的人眼里,劳动力是用了会再有的东西,考量标准永远是价格。
简柠说:“我挺喜欢吃我妈做的馒头,老面发酵,实在。”这也是实话。
听到这句王芳就开心了:“那我明天再给你蒸。”
简柠:“好。”
简大勇问:“柠柠,你还想吃什么?让你妈去买。”顿了顿,“或者你俩去吃,这会儿不忙,我守着能行。”
夫妻俩平时分工合作很默契,简大勇负责烹煮调味,王芳负责摆桌,顺便收拾旁边吃完的桌子,再忙碌都显得有条理。味道好、干净、快捷是小摊留住老顾客的诀窍。
不过这时间已过饭点,宵夜太早,周围选择也多,小摊上没什么人,简大勇一个人足以应付。
简柠不太饿,想想说:“爸,给我煮份麻辣烫吧,我不饿,只要一些素菜就好。”
她婚前每次回家,都会来摊上吃麻辣烫,婚后因为迁就许砚时的偏好,口味淡了很多,再回家也很少想吃了。
简大勇忙答应,捡了她最喜欢的几样素菜,又忍不住给她加了些嫩牛肉和鹌鹑蛋,煮了满满一大碗。王芳则去附近奶茶店买了奶茶,和几串她喜欢的烧烤。
简柠坐在最靠近灶台的一张小桌,边吃边跟他们聊天,话题无非是她的身体和工作,王芳绕来绕去,终于绕到许砚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