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塔内终日燃着烛火,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镶嵌在刻着壁画的墙面上。穹顶之上,装就着宝石与金箔,随着日光的流转,如同星辰坠凡。在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浮云的塔顶上,有着全大襄乃至全天下最璀璨闪耀的一颗明月珠。
史书记载,大襄太|祖皇帝打天下时,经过的最后一场战役是海战。那时风起云涌,第一任国师护在他身边观天色、识天意,为大襄战士于巨浪中辨别方向。
传说在万军厮杀之中,有鲛人赠珠为大襄军队开道,掀起海啸帮助他们击退敌军。这正预示着天命所归,万物归顺。随后太|祖联合手下士兵们愈战愈勇,酣战两月后顺利入主中原。
而这颗传说中的明月珠也被太|祖赐给了国师,永远镶嵌在了浮屠塔上,像上天之眼一般俯瞰着天下臣民。
此刻的时霁立在塔中向上眺望,看着那颗珍珠,看着那双眼睛。
身旁的燕闻屿牵着时霁的手正在看他。
这时,浮屠塔中侍奉时霁生活起居的女官平关低首走近,轻唤道:“国师。”
时霁看着她点了点头。
平关会意,对着燕闻屿行了一礼:“请少师,登浮屠。”
燕闻屿依旧看着时霁,没有动作。
平关解释道:“少师既要长久地待在浮屠塔内,为视对上天神明的尊重,需要亲涉台阶,跪登浮屠至塔顶。这是浮屠塔几百年以来的古制,无论天潢贵胄,亦或平民白身,都要遵循,无从更易。”
浮屠塔是京都最高的建筑,共有十三层,塔中的侍从上下来往间会用到卷绕钢链牵引的机关——登云梯。若单单只想靠脚力上去,确实要费一番力气。
燕闻屿昨天清醒过来时就在时霁的怀里,想来燕博佑是将昏迷的他送过来的,还未来得及登塔,所以需要在今日补上。
燕闻屿看向时霁,时霁低头回望着他,问:“怕累吗?”
燕闻屿摇头:“不怕。”
时霁又问:“怕苦吗?”
燕闻屿依旧回答:“不怕。”
时霁微不可查地扬起了唇角,轻轻松开燕闻屿的手,柔声道:“去吧。”
燕闻屿掀开衣服前摆,挺直着腰身跪在了光滑的石砖上。
站在一旁的平关见状也跟着跪下行了一个大礼,双手环抱至于额下,久久没有抬起。
燕闻屿目不斜视,登上第一个台阶后低头叩首。
在他看不到的身后,时霁随着他的动作迈上了浮屠塔。
浮屠塔十三层,六百四十九个台阶,那股清雅的莲香从始至终陪伴着燕闻屿。
一步一叩首,一步一跟随。
行至浮屠塔第七层时,燕闻屿的额头已经红肿起来,但他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没叫过一声苦,一句累。
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塔顶,燕闻屿也看到了那颗耀眼的明月珠。
同时,和煦的阳光照在了身上。
大襄国师时霁有一双异瞳,据说能窥天意、与神言,无物不照、无秘不宣。但凡事终有代价,时霁的眼睛只有在暗处才能看清事物,倘若经日光长久照射,便会如火烧般灼痛。
可他喜欢阳光。
浮屠塔顶上,燕闻屿沐浴着日色,回过身看着站在阴影里的时霁,伸出自己的手:“亚父。”
时霁安静地看了他一会儿,半晌后抬起脚步,走过去重新牵住了他。
……
几日后,新帝第四子齐翌,奉旨入浮屠。
依旧是塔顶,时霁倚在一张软塌上感受着日光映照在身上的暖意,他闭着眼,对着燕闻屿开口:“你可了解齐翌?”
燕闻屿正在誊抄佛经,听到这话下意识摇头,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如今的时霁看不见,回道:“徒儿只知他是齐樾的第四子。”
时霁对燕闻屿直呼齐樾大名的行为无所反应,解释道:“齐翌的母亲,是齐樾当亲王时府里的舞姬,无名无分,位卑言轻。据说只有中人之姿,所以即便齐樾登基后也并没有册封她的意思。齐樾不在意她,自然也不把她的孩子放在心上。
“齐翌在宫中生活的并不好,父亲漠视他,兄弟鄙夷他,就连皇宫里的奴婢侍从都能给他们脸色看。可就在齐樾昨天亲口说出把齐翌送入浮屠塔的口谕后,他的母亲立即有了名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燕闻屿:“徒儿明白。”
时霁继续道:“齐翌之后会和你一起长久地待在浮屠塔内,你不必把他当做皇子,更不必把他当成师弟。他虽是新帝的耳目,但稚子无辜,就如同这塔内的其他人一样平等对待即可。”
燕闻屿颔首:“徒儿记得了。”
就在这时,平关走了过来,对着二人行了一礼后将一段白绸递到时霁手中,小声道:“国师,四皇子到了。”
时霁接过白绸熟练地缚到脸上,吩咐:“让他登浮屠吧。”
……
浮屠塔一层,年幼的齐翌正仰头眺望着。
他在心里想着,浮屠塔可真高啊,高得仿佛能摘下天上的月亮。
就在齐翌出神间,一身素白的平关乘着登云梯而下,走到了他面前,得体行礼道:“微臣平关,拜见四皇子。”
齐翌冲着平关笑了一下,露出自己尖尖的虎牙,抬手道:“大人请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