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听她说回娘家,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自己昨日从娘家带回来的那些东西。便没在搭话,而是假借进屋喝水的借口,去翻了一下柜子。
见没有少什么东西后,这才抱着罐子往后山去。
晌午的食材,除了屋后菜地里摘的那些蔬菜,余下用的便都是李氏从娘家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柳青姝切了一小块野猪肉,又泡了一些干豇豆,打算烧来吃。后又洗了一些晒干的鱼虾,打算切点黄瓜条一起炒来吃。
见早膳的时候几口人都爱吃红薯淀粉炒的馍馍,就又摊了一些馍馍炒来吃。
几个儿媳妇里,老二媳妇的厨艺最好。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费食材。一点儿也存不住东西,昨日老三他们才带回来的野猪肉,今日便端上饭桌了。
也是如今日日要下地,等空闲的时候可不能这样吃喝。顾母打算抽个时间说一下。
李氏原本是有些意见的,毕竟自家男人不在家。
那野猪肉说到底是她娘特意拿给她们两夫妻补身子的,但见柳青姝事先预留了一些出来,这才没有黑脸。
顾家两兄弟今日去镇里,还不知道行情如何,不敢贸然弄太多的枇杷去。
只一人背了个小背篓,这点份量对两个常年下地的成年男人来说,倒也不累人。
但来来回回的这么在街上走,时间久了后背也都被汗水给打湿了。
再一次碰头的时候,顾老大对老三道:“咱们找个地方歇一歇吧,待会儿去渡口那头碰碰运气。”
顾老三看了一眼大哥背篓的枇杷,见和自己一样根本没动半分,便一脸发愁的说道:“集市上都卖不掉,渡口那头能有生意?”
顾老大也发愁,但以其在这头耗时间,不如去那头碰碰运气,便说道:“不管怎样,总得过去瞧瞧。”
两兄弟找了个空地坐下,眼下正是晌午的时候,枇杷没卖出去,两兄弟也没舍得花钱去填肚子,只吃了一些背篓里的枇杷。
两人饿狠了,枇杷吃得有滋有味的模样,凡是路过的行人都会投来目光。
一名带着孩童的妇人路过时,那孩子愣是不走,非要央求着母亲给自己买来吃。那妇人一看背篓里的枇杷不像个样子,并不想买。
顾老三眼见着上门的生意生怕就这么溜走了,赶忙塞了几个枇杷在那名哭闹的孩童手里。小孩儿当即不哭了,拨开枇杷就往嘴里塞。
妇女见孩子吃得美滋滋的,便出声问了问价格。
顾老大原本想照往年的价格报,但话还没出口就听身旁的老三报了价。
价位有些低,但今年的果子在往年属于次果那一类,也就没吭声。
妇人一听价格便宜,便多买了几斤。
接过钱,等妇人拉着孩子走远后,顾老大对老三说:“要不,咱们还是分头行动,我就守在这地儿,你去渡口那头。”
方才那单生意纯属运气,谁也不敢保证之后还有没有这种情况,顾老三说道:“行,听大哥你的。”
之后的一段时间,顾老大也不都守在此处,而是四处去叫卖。累了一下午到最后也没再卖出去一斤,反倒是嘴巴都给喊干了。
两兄弟约定了在散集的时候碰头,顾老大老远就瞧着顾老三手里拎着一个鱼笼,走近后便说道:“你花钱买这东西做什么,想吃鱼去河道里下笼子就是了。”
顾老三见他误会,忙说道:“这不是我买的,摆摊的时候有个老汉家中的大娘夜里咳嗽得睡不着,便用这些鱼虾和我换了点枇杷。”
顾老大听闻后,这才没多言。本想问问他渡口那头的情况,但一看他那背篓里的枇杷也没怎么见少,便没开口。
两兄弟闷闷不乐的往回走,到家的时候柳青姝正要进灶房做晚膳。
顾父见两兄弟回来,忙从堂屋里出来。见两人的背篓里基本都没怎么动,叹了一声,愁容满面的说道:“饿了吧,先吃饭。”
晌午给两人预留的饭菜一直温在锅里的,顾母让王氏去灶房端出来给两人吃。
两兄弟晌午吃的那些枇杷早就消化完了,端起碗筷没多大功夫一碗饭就下肚了。顾母看出两人没吃饱,就说:“先垫垫肚子,待会儿晚膳弄好了再吃。”
顾父见两兄弟撂下碗筷后,这才问起了镇里的情况。
顾老大先说,他说完后顾老三又把渡口那头的情况说了说。
一家子听了两兄弟的话后,都跟着发起了愁。
“爹,要不明日我和弟妹她们也背些枇杷去卖。”王氏道:“也不都在咱们镇子,相邻的镇子也可以去碰碰运气。”
说到底这种法子也是治标不治本,运气好一天到头能卖个几斤出去,运气不好就是白费力气。还得要找那种大批量采购的商家才行。
顾父道:“这法子也解决不了根源,各自在琢磨一下吧!”
柳青姝知道众人在堂屋里谈事情,往灶台里添了两块柴后,也来了堂屋。
原本她还想再等等看的,可方才王氏的提议她听在了耳里,就怕顾父同意了这个法子,明日开始一家子都要背着背篓去卖枇杷。
柳青姝不是吃不了苦,只是觉得这种跟个无头苍蝇乱窜的法子并不可取。
便只好把心里的想法给说出来。
柳青姝:“爹,我有个法子你听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