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还有一些贼心不死的人,尤其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势力也壮大起来了。
这些,萧太后一直是想瞒着承简和妙清的,她要增加自己谈判的筹码。
在萧太后的考量里,出兵是要给周朝施恩的,由此带来的是谈判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不出兵,则是静观其变,是最保险的选择,兴许到最后,鲜国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但私心里,萧太后是站在出兵这边的,她希望可以和周朝巩固盟约,进一步保障自己在鲜国的地位,最好可以彻底清除那帮贼心不死的人。
如果直接叫承简和妙清看出了这层利害,这次合作就诈不出更多的利益了。
“你认为萧太后是什么意思?”承简问妙清道。
“我倒是觉得有戏。”
“怎么说?”
“萧太后乐意召见我们,就是积极的信号,如果她铁了心不想出手,就会直接和我们划清关系了。我想有两种可能,萧太后自己也在犹豫,所以先对我们使缓兵之计,另一种可能是,萧太后想出兵,但是在探我们的底,她必是要拿好处的,只是需要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形,如此可以判断谈判时,可以捞到多少。”
承简点点头道:“或者……两者都有,她没下定决心出兵,但是内心倾向于出兵……那么她就需要我们给她一个她无法拒绝的理由!”
“我有个想法,我们每次进宫,所能见的人,也就是萧太后和陈昊,下次进宫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分工合作,你去面见,我找个理由去打听消息,有些事,从高层口中是没法知道的,他们知道内情,反而不会说,倒是下面的人,捕风捉影得到的消息,最爱向外卖弄。”
“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妙清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当年汪家出事,她也是这么拿到内幕消息的。
果然,不多时日,妙清就打听到了小道消息,将鲜国宫廷的秘闻一手掌握。
有了这些筹码,承简和妙清在拜见萧太后和陈昊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透露一些。
萧太后和陈昊都是聪明人,听出二人的弦外之音,便不再召见两人进宫了。
终于,在最后一次请承简和妙清进宫的时候,萧太后摊牌了,要求两人交待自己所知道的情况。
承简和妙清倒也没有扭捏,便将所知之事说了大半,却也留了一些底牌。
萧太后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叹了口气道:“都被你们猜到了,你们的意思我也清楚,如此我便拨给你们一支精锐部队。不过,我出兵,是有条件的。”
“这是自然,我们当然也知道,仅仅是一些宫廷秘密,并不能劳动您出兵,那么还请您提出要求吧,只要我们可以接受,在下定会说服皇上答应。”承简道。
“你如何保证可以说服你们的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并不是不讲事理之人,只要您的要求合理。”
“我可不敢信你们的口头承诺,如此,便将妙清留下来如何?”萧太后虽说是笑着说这句话的,可眼中却流露出一股狠厉。
承简还要开口,妙清却拦住了他,道:“没关系,我便留下吧,你带着兵士打仗,我跟过去,反倒不方便了。”
承简见妙清说得坚定,便也不再说什么,只给妙清使了个眼色。
“今儿妙清便留在我这儿吧,我可担心着,你偷偷把她给送走了,想来不过是分别个十天半个月的,你们小夫妻也不至于怨我吧?”又是调笑着的一句话,可叫人听了,便不敢反驳。
原来这便是为王者的气势和威仪。
承简也没办法,只好先告别妙清,想着等出了鲜国皇宫,再从长计议。
萧太后倒是也爽快,三天后便将精锐部队拨给了承简。
承简带着这支部队,快马加鞭往更西北边赶,他得到消息,子昼的部队就在那个方位,不过具体的位置,便不得而知了,因为整个周朝军队已经被打散了,子昼到底在哪里,承简并不能得到确切信息。
如此这支部边前进边搜索,也是费了一些工夫,才终于在一周后发现了子昼的踪迹,因为承简在沿路搜索到了皇帝才有资格佩戴的玉佩和扳指。
在发现踪迹后第三天,承简的侦察兵来报,终于确定子昼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