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顾朝雪便在朕的授意下带着禁军,以萧家有人偷窃陛下的金条为名头,将萧府围了起来。
当天晚上,大理寺派人在城郊蹲守逮到了一个从萧府出逃的人。
隔天,朕便见到了那位步妍口中所说的眼熟之人。
瞧瞧,这便是大凛速度。
“说吧,你是什么人?”
天牢里的人灰头土脸,有些狼狈,但看向朕却丝毫不胆怯。
“陛下应该知晓在下是亡命之徒,竟还想从一个亡命之徒嘴里问出话吗?”
朕:……
朕只不过是例行公事问一下。
但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通敌是大罪,你若将自己所知道的全盘托出,朕或许会对你从轻发落。”
那人闻言,仍是一声不吭。
见状,朕对牢狱使道:“看着他,别让他死了。”
“属下遵命。”
回宫之后,朕又思索起来。
这只抓到人还不够,是什么来历,做什么的,会有什么行动,这些都一无所知。
正想着,倏然传来一道久违的声音。
“向殿下问安。”
朕一惊,竟是多日不见的江礼。
“你怎么来了?”
江礼道:“听说殿下昨日查了兵部尚书府,还抓了人?”
“没错。”
朕是随便扯了个由头,将萧肃禁在府中,防止他与外界接触。
这样一来,做贼心虚的人必定会露出马脚,也刚好被人逮了个正着。
不过萧肃对府中出现金条一事矢口否认,他说是萧婉婉瞒着他去了赌场,机缘巧合下得到的。
萧婉婉也这么说。
至于是什么机缘,如何遇到的,她本人却闪烁其词。
朕大概与江礼解释了一番,又道:“不过萧肃还真能沉得住气,什么反应都没有,朕倒有些相信他与此事无关了。”
闻言,江礼却道:“未必。”
朕疑惑,江礼又问:“殿下可曾批阅臣早上递上的折子。”
“未曾。”
朕一下朝便往天牢去了,折子堆在书案上都还没来得及看。
江礼沉声道:“殿下,商业城出事了。”
江礼说,自己查旧案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渠道收缴上来的税银。
然而,他发现从户部发出的银两与收缴上来的银子有些不同。
为了验证猜想,他还找了流通在市场的银两。
结果发现,目前流露在市面上的银两大多都不足值。
朕皱着眉,重复道:“不足值?”
“没错。”
江礼点头,又道:“臣怀疑,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暗地里收集了大量官银,又找人熔掉,伪装成不足值的银两流通于市,以此牟利!”
朕:!!
江礼面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凝重:“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便不会有人愿意拿足值的银两交换。”
朕喃喃道:“若是如此,那我们苦心经营的市场便会从内部崩坏,大量银钱被人非法获取。”
而几个国家的银两又都是流通的,别的国家发现了不足值的银两,必然是不会收的,这样的结果便是其他国家不会再与凛国进行贸易来往。
由此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试问谁会想做亏本的买卖呢?
而且这种亏本还是直接的缺斤少两。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朕立马问道:“目前你们户部收缴了多少不足值的银两?”
江礼道:“发现尚早,还不算太多,但既然出现了这种状况,说明市场中仍有。”
没错,不查明真相找到真凶,只会后患无穷。
只是,这件事情该如何下手?
朕的指尖点着折子,问江礼:“你觉得,这件事情当如何?”
江礼长揖道:“臣认为,理应将此事公告于众,杜绝□□交易,警醒百姓提防,且鼓励百姓自愿将不足值的银子上缴。”
朕又道:“让百姓自愿上缴劣币,恐引起民怨。”
江礼道:“可让户部与百姓兑换成相同面额的银两。”
朕沉吟片刻,道:“如此,交给你来办,大理寺全权协助,你还想要什么助力,尽管开口。”
“谢殿下。”
次日,朕在朝中宣告此事,满朝哗然。
为了防止事态恶化下去,朕立马让各个官员紧急配合此事。
朝上有与萧肃交好者问到兵部尚书,朕半真半假道:“朕在兵部尚书府抓到一私通西蛮之人,因此还需此时日调查萧卿与此事无关。”
此话一出,那人便噤了声,也无人敢问萧肃,生怕与他扯上关系,也落得个通敌的名号。
下朝后,朕召集了打假大队成员,语重心长道:“召你们过来想必也清楚是为了什么事情。”
朕清了清嗓子,又接着道:“这件事情已经关乎到凛国的安危了,所以朕需要你们的帮助。”
众人严肃地看着朕。
“当然,如果有人不愿帮忙,那朕也是不允许的。”
众人:……
见状,朕哈哈笑了两声,正色道:“不开玩笑了,现暂封顾朝雪为御林军统领,协助户部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不足值的银两全部收缴。”
“江礼清点户部账上的银两,给百姓兑换成足值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