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科举通关后她成了女首辅 > 第75章 第 75 章

第75章 第 7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穆檀眉抬头笑了,眼眸明亮。

“伏月,我有钱了!”

身边的小丫鬟果然愣住,穆檀眉心满意足地扬了扬木匣,“今晚想吃什么?大人我通通包了。”

伏月听得稀里糊涂,可看大人高兴,她也兴奋地连连捧场。

穆檀眉靠在车窗边,眯眼看着穹顶微弱的星光,暗道她怎么忘了。

哪里还需要使尽手段去争遗产?

真正在意自己的人,只会为了她而双手奉上。

-

九边,军塞所。

漫天的黄沙将塞外的碧绿草原,染成了无限荒芜的假象。

谢隆文被风沙吹得睁不开眼睛,只得捂紧官帽,拎起袍角,朝着营帐内一路小跑。

“谢阁老!您慢点!”

谢隆文虽上了年纪,动作却很是矫健,害得身后的青年幕僚差点没跟上他的脚步。

“你家大人呢?”谢隆文钻进书架里,一边着急翻书,一边还得兼顾问话,“你是他手下第一得用之人,不去帮着谋划筹饷的事,跑来我跟前赖着干嘛?”

曲吟笑呵呵地挽起袖子,识趣地上前帮忙翻找。

这里本就是现任金山关同知——张知洲的书房,亦是自己的日常办公所在。

他轻车熟路的从茫茫书海中,取了几卷厚典,恭敬地递到谢隆文手上。

“回禀阁老,张大人说您今早本来已经启程回京,却突然半途折返,定是有要紧事处理,所以才特命学生前来帮衬。”

谢隆文的视线在那卷《九边时令广义》,和曲吟光风霁月的脸上游移了片刻,心里暗暗点头。

他虚咳一声,重新落了座。

“难为你家大人替本官着想,只是此次的事……不宜声张。”

曲吟心领神会,“学生奉命而来,自然会全力以赴协助阁老!”

得到了对方的保证,谢隆文也不再耽误,他翻开《时令广义》,见几乎每一页的纸张边角处,都有被手指磨损过的痕迹,不免生出感叹。

这时令卷上,庞杂地整理了九边诸城在气象,农事等方面的记录,内容十分琐碎,通常都是被扔在角落积灰的。

而他手中的书卷,却能称得上不染纤尘。

显然是常被人翻看的。

他心情有些复杂,没想到不仅张知洲厉害,连他手下小小一名幕僚,都能对这等枯燥的农书,做到信手拈来,烂熟于心。

谢隆文暗自念叨了一句后生可畏,也不浪费人力,指挥着案前的年轻人。

“你去把近十年来,九边线上自入冬以后的降雪量实录,一一找出来,本官要亲自比对

!”

这是——

终于觉察出不对,打算排查九边雪灾的真相了吗!

曲吟瞳孔微缩,连忙应是。

他将纸张翻得“哗哗响”,心道谢阁老此行奉旨赈灾,可是一派除了遵循帝诏外,其余闲杂万事不理的政风。

怎么突然转了性?

谢隆文不知面前埋头工作的小子,正在心里编排自己,他隔着衣料摸了摸怀中的急信。

上面详细地描述了近日来宫中的动荡,尤其太后及二皇子一脉是如何趁他离京,大展拳脚,结党活动的。

对方若非全凭运气,那么自己在这立储的紧要关头,莫名其妙被远远支走,遣派边境就显得格外蹊跷了。

连带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也有了违背常理之嫌。

他必须要好好的查一查。

看看这到底是一场天灾,还是人在作祟!

案前的曲吟突然疑惑一声,打断了谢隆文的深思。

曲吟的表情微妙起来,他伸出食指,连续指在纸上几处。

“阁老您看,除了平遥县以西的几座边城之外,整条九边线已是历经了四年的暖冬,气候稳定,降雪适度,皆与前文‘观气象书’一篇中的天象推演大致相符。

“唯独……”他停顿了下,“此次受灾时的雪量记载,远要比推算的结果严重!”

虽说天灾非人力所能预测,可总归有规律可循。

谢隆文审视他,“你怀疑有人虚报了灾情?”

曲吟疑思片刻,“学生虽没目睹过雪灾,可学生的上官张大人却是实打实的亲历之人,更是靠一己之力扭转了平遥县的灾情。

他眸中疑色不定,喃喃着合上书卷,“如此大灾,怎么可能作假?”

谢隆文站至窗边,沉声缓缓说道。

“若是九边诸城同气连枝,沆瀣一气,故意设局误导了张知洲,令他在不知情间,陪他们演全了这一出戏呢?”

曲吟怔忪。

难道?他心口猛地一跳。

平遥县位居灾地最西北处,论天气严酷,理应在其余城池之上。

可根据九边灾情的统报记录,平遥县的受灾程度反而最轻。

张大人在平遥为官时,一没根基,二无派系,由他孤身冒险上报灾情之严峻,必然不会引发京中质疑。

且密报一到,所有人的视线,必然自动聚焦在户部渎职不报,延误赈灾时机的机要丑事上,谁还会一味关注雪灾的真相?

等谢隆文等人领旨赶到,早就为时已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