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后,萧宁煜先去了趟凤鸾宫。
一朝国母的宫殿修得富丽堂皇,大气恢宏,可里面却荒凉萧索,没什么人气,萧宁煜进去后连个宫女太监都没见着。
他拧着眉,“宫里当差的人呢?一个个的都哪去了?”
跟在身旁的小瑞子连忙去叫人,过了一会儿才有几个宫女太监诚惶诚恐地从院里跑了出来迎接。
没等萧宁煜开口,小瑞子先厉声厉气地呵斥上了:“一些个偷懒耍滑的东西,不在职位上好好当差,在院里闲坐着,难不成还等着主子去请你们来伺候?”
宫女太监俱不敢作声,吓得跪了一地。
萧宁煜扫了一眼,没见着熟悉的人脸,“冯嬷嬷呢?”
“冯嬷嬷陪着皇后娘娘在小祠堂。”有个宫女答了话。
萧宁煜轻微颔首,拂袖朝小祠堂方向去了。
察觉到有个宫女身形动了动,小瑞子一记眼刀扔过去,“都好好在这跪着思过,别再耍什么滑头。娘娘心慈,咱们殿下可不是。”
太子冷情心狠,嚣张跋扈的作派宫里闻名,此话一出,那几个宫女太监吓得皆不敢动,老老实实在地上跪着,哪怕身体僵直酸麻都没敢挪动。
萧宁煜还住在凤鸾宫时,这里还没有小祠堂,是他入住东宫的第二年凤鸾宫才修了这小祠堂。政务繁忙,他连来凤鸾宫的次数都不多,小祠堂更是从未踏足过。
由着宫女引路过去,萧宁煜在那外观并不起眼的小祠堂门口站了会儿,才抬起手推门而入。
祠堂内灯光昏暗,冷意森森,着一身烟灰紫衣袍的女子长发披散,跪坐于地,双目闭合,听见声响也没睁开眼,倒是在边上站着的冯嬷嬷安静地给萧宁煜行了个礼。
萧宁煜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冯嬷嬷很快识趣地带上门出去了,一室只余下这对母子。
祠堂内点着两盏烛灯,微弱的烛光映亮香案上摆着的巫神铜像和女子长袍上的刺绣图案。
一只栩栩如生的鸟停在禾姝左肩上,紫绿色的羽毛,赤色的喙,目□□人的凶光。
此鸟名鸠,古书有载:“鸠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以毒蛇为食,羽藏剧毒,入酒无色无味,饮后少时五脏俱溃,不治而亡。”
由此,世人多以鸠鸟为不祥之兆,南迦国却有一门善巫蛊之术,以鸠鸟为圣鸟,不仅将其纹样绣于衣袍之上,更是将鸠鸟铜像一左一右摆在巫神铜像旁一同供奉。
此门在峦阳一带,姓氏为禾,门中之人深居简出,若是有求于其,得拿出刘备三顾茅庐之心多番去求,才有可能求得到。
可见峦阳禾氏在当地不可谓不声名显赫,奈何时运不济,多年前遭逢南迦与北周大战,门中之人皆卷入其中,无一人生还。
在心中默默念完了一遍巫咒的禾姝总算掀起眼皮,露出一双与萧宁煜别无二致的森冷绿眸,冰凉眸光落在她身后立着的人身上。见到许久未见的儿子她脸上也半点不见喜色,只轻轻扯了扯唇,“怎么突然过来了?”
“儿臣听说母后将自己关在这小祠堂数日,担心您的身体特意过来看看。”萧宁煜微微低垂着头,少有的毕恭毕敬,有别于在他父皇面前。
“无大碍,你费心了。”禾姝确认了他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神情微松,冲他招招手,“阿垣,过来,来母后身边。”
许是太久没听到禾姝这般温柔的语气,萧宁煜微微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等他回过神时他已经在禾姝身侧跪着了。
他低垂着头,目光落在漆黑的地砖上,感受着禾姝的手掌轻轻落在他的发髻上,犹如一只觅食归来的小狼在给它的母亲展露自己漂亮的皮毛。
禾姝的记忆混乱,时好时坏,大概从一两年前就这样了,一时之间也想不起她上次见到萧宁煜是什么时候的事,口中嗔怪一句:“你最近都在忙什么呢?都没见你过来请安。”
事实上,萧宁煜上月才来请过两回安,虽不算是勤,但是对于他们母子之间已经算是多的了。
萧宁煜与禾姝母子之间,感情实在算不上浓厚。自打他记事起,禾姝便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不会去争宠,也很少出门走动,更不关心她的儿子。
萧宁煜饿了、渴了、冷了、病了,禾姝一概不知,也一概不过问。
那时他们住的宫殿里,伺候的人除了一个冯嬷嬷便再无旁人,萧宁煜每日同冯嬷嬷说的话都比同禾姝说的话要多。
更小一点的时候,他不通事理,只想着同母妃亲近。有日入了夜,他趁嬷嬷不注意,从自己住的偏殿里溜出来,悄悄跑到禾姝的寝宫,想爬上床跟母妃一起睡。
他那时候个子不高,上床颇有些费力,只能是手脚并用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禾姝醒了。
至今他都忘不了禾姝那晚看他的眼神,冰冷、厌恶甚至夹杂着恨意,不像在看自己的儿子,倒像在看自己的仇人。
萧宁煜那时还是稚子心性,被她的眼神一吓,手松开床沿,骨碌碌摔下床去,跌得屁股发痛。
但他睁着一双与禾姝如出一辙的绿眸,愣是没哭,就那么直勾勾地瞧着禾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