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蛾眉不让人 > 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19章 第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头西斜,衙门里官员们基本都已下值回家去了,虽说眼下还是阳春二月,可北方到底寒冷些,新帝上任后为加强吏治,减了公署永田,各官署自此收入锐减,取暖的炭火数目和质量皆不及以往,寒冬白日里也有些发冷,倒不如早些回去,关起门来想怎么折腾便怎么折腾,一家子和和美美的冬日取暖,倒不失为一桩美事。

可眼下聂涟却没有此等闲情。

白日里几人的谈话言犹在耳,想起如今还在牢里的人,于情于理都该走这一趟。

孟栾今日留在了左肃政台官署,还是自己从前的位置,来不及与同僚们温情,便就着左肃政台这几日收集的情报仔细查阅了起来,此刻外面大堂里空荡荡的只剩她一人,正待凝神收集卷宗,却听见公署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方才恍然原来聂大人也还未下值。

聂大人神色一如从前,经过堂内时只是稍一停顿,对孟栾说道:“你随我去个地方。”

肃政台牢内。

孟栾亦步亦趋地跟着上峰,看着不同于几天前的路子,揣紧了自己怀里的东西,只默不作声地跟着。

尽管有所预料,可真正到人跟前时,还是止不住惊讶,眼睁睁看着自己素来敬仰的长官躬身进去,恭谨行礼:“二月天寒,牢里潮冷,学生给老师带了些保暖物什,望老师保重身体。”

老师......聂大人入仕时间已不算短,在大燕朝堂上更有着赫赫名声,如今尚未隐退、能被其称之为老师的,想来只有右仆射老大人了,或者说,原尚书右仆射,范程弘大人。

按照燕朝官制,三省六部五监九寺,各有其对应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各部尚书、各监监丞,均为要职,平日总揽部门事务,只是随着官制革新与旧例避讳,三省长官已逐渐沦为虚职,皇帝多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衔来提点官员进入政事堂共商国是,而其本职正官,大多是各部内中游之职。尚书省虽置左、右仆射,依照大燕以右为尊之俗,尚书右仆射稳居作为尚书省长官之位,已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何况三朝元老,德望崇高,门生故吏遍野,在朝在野已隐隐有领衔之势。

可岁月终归不会饶人,再如何叱咤风云,如今坐在牢里的,都已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了。

花白的头发稍有凌乱,面容上的褶皱随着当事人的动作而显现,这一处只关押着一人,周遭静谧无声,牢里的人闻声抬眼,使孟栾看清了这位能臣的样貌,过分的苍老,温和幽深的眼神,彷佛能包容万物,超脱世俗。

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

范程弘看向聂涟,余光扫到了其后面一道年轻的身影,眸间闪过一丝意外,只缓缓道:“多谢。”

“老师不必客气。”眼下东西已经送到,聂涟却并未着急离开,只是再次开口道,“上次我问老师考前是否见过伍蠡以及试题保存等问题,虽则外面传闻纷扰,但学生深知老师秉性,素来耿介直言,不屑虚与委蛇,想必能说的,愿意说的,都已向学生道明。”

“只是学生愚钝,尚有一事不明,不知老师能否为学生再解一次惑?”

老大人似乎早有预感,面上无丝毫异色,只微微牵起嘴角,露出一丝疲色,温声道:“如今时行势易,我已是阶下囚,肃政大夫不必讲究这些虚礼,有何想问的尽管说便是,老夫一定尽力如实相告。”

“老师不必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始终谨记老师当年教诲,”聂涟不愿改口,只继续问道,“老师此前曾承认在会试前见过伍蠡,那您是否对此人背后信息了解呢?”

此前孟栾曾在刘成业处听闻聂涟审问范程弘时屡屡碰壁,所得有效证据甚少,致使淳亲王和刑部不得不兵行险招。可依如今看,情况似乎并非如此,聂大人对范大人,称得上恭敬守礼,而两人之间的对答,说是审讯,其实更像是探询,是聂大人对于自己师长小心翼翼的探究问询。

范大人并未多作犹疑,稍微回忆片刻便道:“在他等门前老夫做过些了解,蜀中眉州人士,祖辈历代从商,其人狂傲不羁,颇为傲慢,只因家财鸿富,在京中广散接济,结交了一批举子,”谈及此前京中盛传的伍蠡散布的自己的策论文章,他继续道,“我也瞧过他此前的文章,文章构思及章句辞藻皆无出彩之处。”

“那您可见过其此次会试的文章?”聂涟问道。

范程弘一时未答。

孟栾从旁听着,有些了然。

为确保公正,众举子的会试卷册经统一誊抄糊名后再送往阅卷官员处,杜绝了通过笔迹姓名而额外通融的可能,按理会试前几名者,其卷文当由全体阅卷官员遍览过后给予最终评价,范大人作为此次会试的座师,按理应当见过其卷文内容,只不过不知哪份为伍蠡所作,此案闹出不久后范大人便已下狱,伍蠡原卷如何,恐怕其如今还未曾知晓。

或许事情有了其他突破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