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先前种种并不积极的表现,又加之本就是异邦小国之人,莎莉公主在后宫之中处境也是愈发糟糕,甚至于连吃饭和供暖都成了问题。后来她也逐渐看清了能近皇帝身以升了地位不让人轻视才是活下去最要紧的事,连忙想要有所行动。
但后宫女子想博得皇帝青睐也着实是一件难事,在房中盼了好几月更是连皇帝的影子都不曾见到,过得日子和宫女也是不相上下。于是后来思来想去,她们主仆认为最要紧的事是多得到和皇帝见面的机会,只要能见到面便是一切都要好说了。
之后她们想出一计,便是自降为婢进入皇后宫中侍奉,只盼着万一哪日在机缘巧合之下真的被皇帝看重而飞黄腾达。
此番行动也是她们思量许久的结果,一来是皇后宫中能多了机会得见圣颜,二来也能顺带着表示出皮沙对于大盛的忠心来。而皇后宫中富丽堂皇,相比之下最差的住处和饭食应也会好过她们现下的状况。
可事情却并没有按照她们想象的那般发展下去,或者说是她们起初设想的太过简单。
能立在宫中在圣人面前露面的都是伺候在皇后身侧的旧人,虽然她们的吃住水平确实是有所提高,但日日所被派与的净是一些顶累的杂活累活,全然没有半点能见到皇帝的可能。但这全宫之中的人待她们都还客气,她们也并没有什么好挑挑拣拣的。
直到一日机缘巧合之下夜间因四下黑暗而走错了道,误打误撞之中见到皇帝而得了临幸,随后便有了身孕。皇后发现这事时胎儿已然成形,但这个孩子后来却是一落地便被宫人抱走溺死了。
而莎莉公主经生产之后动了元气,身子一直不好,再加之本就患有咳疾在身,没过几年便去世了。而身为她的贴身侍女也再没了留在皇后宫中的理由,于是便被发去了掖庭。
虽听过不少后妃争斗之事,但听完莎莉公主的故事后仍然不免心下沉重,这样的故事曾经可能会是她的另一个结局。
孤身一人来到异乡又不受待见,起初只想着在偌大的后宫之中勉强度日,后来连度日都成了问题,于是不得已之下只能想办法攀附上皇帝以求显贵。为了这攀附先是自折身份为婢,后来也仅仅是得过一夜之幸,纵使得了身孕也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郁郁而终。
但换言思之,她最开始是因着自己心中怨念颇深而自暴自弃无所作为,若是她那时能积极奔走一二也不会沦落到那样过不下去日子的地步来。
“但在皮沙国中公主却被奉为神女供奉,但这供奉却又被抹去了具体面容,这又是为何?当真只是因为公主当年自己说过的话吗?”
“自然是不是的。”这老侍女说着说着眼中竟是流出了泪水来。
“当年公主是在王和王后的万般逼迫之下不得已才入了大盛和亲,那年恰逢皮沙的灾年,王室的统治也在民愤之下有所动摇,唯有将王室之中的公主立为民众的信仰才能凝聚民心,公主也只是这一切的受害者而已。”
“但公主在大盛的处境也并不好,虽说相距甚远,但我们的王也是怕这事露了破绽而使得百姓不满,进而引发新的动荡,于是便将公主的具体面庞抹去了。”
“当年公主去世以后与我同来的丽亚出宫回了家,嫁与了一个高官当小妾,这些也都是她后来写信告诉我的。我发信无门,也只收到过丽亚的这封信,后来也没了任何同皮沙那边的联络。”
听这侍女所言,当年这事的脉络也已然被捋的十分清晰,但她总觉得这事不简单。
当年莎莉公主之子当真是被溺死了吗?若是要胎儿死何必非要等到生下来的那一步?如若这胎儿没死现今又会在何处?是出宫得了新的生活还是仍然被困于这一方宫墙呢?
恐怕这事也只有当年皇祖母宫中的亲历者能说得清楚,只是不知当年的宫人还有几人存活世间。
烛光摇曳,入夜一身,这老侍女也将自己所知讲了个差不多来,他们退下后萧瑾又连忙吩咐了赫远接着去查那一众当年的宫人。将这手中的一应事做了差不多后已渐渐有了困意犯上,梳洗一番也该要躺下睡了。
只是将将出了房门欲回卧房,就看见旁边不远处立着的那道身影。
他手臂屈起,小心翼翼地抱着怀中的一个毛茸茸的小生命。
“你怎么在这?把康康还给我!”她有些生气,连忙要上前将那一团灰白相间的毛团子夺回。
往后退去一步,裴誉亭避开她想要上来相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