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镇国公主爱做恨 > 第22章 大事者的“小节”

第22章 大事者的“小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唉,这不完球了?

一辈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嘛,能指望TA肩负责任,变革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大概全在梦里吧,圈地自萌(嗨)呢。

话说回来。

【女孩子是最棒的】,那女成人如何?“次棒”“第二好”?

男孩子呢?男性成年人呢?我觉得,最好排一个次序出来,下次再喊谁最好最棒的时候,就可加上——“她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如此分出三六九等来,每日为升级忙,便没有精力打什么主义了!

孩子自然是最好的最棒的,四十岁的孩子自夸最好最棒……的话……那喀索斯临水自照么?

啊!原来这般“自爱”啊——好心疼、好爱自己啊。

快请NPD对号入座,非NPD请勿占座:

(部分内容摘自白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一种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

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

强调.NPD的两个重要特征!

指使利用他人和缺乏同理心,即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可能采取操纵、欺骗等手段对待周围的人,甚至将其视为达成目的的工具而非平等伙伴。

怎么评价呢?

很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味儿啊~

就是不知谁愿作“大事者”的工具人,或者说,那个被牺牲掉的“小节”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