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一手毁了长安米行的名声。
朱进财:“我愿意配合官府。”
阿七难得赞许地看了看朱进财。
识时务者为俊杰。
朱进财此举虽违背道德,但未酿成大祸,罪不至死。
略施薄惩,想继续做生意,不难。
人生无法尽如意。
即使再不愿明日的到来,太阳依旧会升起。
严正华亲自带官兵将孙府围住。
孙逊心中惊慌,连一贯的假笑也难以维持:“严大人,您这是做什么?”
严正华:“苏州知府孙逊,因一己之私,致使水患扩大,民不聊生,贪污赈灾银,购买霉米,荼毒百姓,草菅人命,数罪并罚,现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孙逊心如死灰,可还在垂死挣扎:“严大人,下官没做过这样的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就是有人想诬陷下官。”
严正华不为所动:“是不是误会,本官自然会令知府大人心服口服。”
朱进财也被关入大牢,在此之前,他已经将交易记录悉数交给袁渠。
萧长瑾不仅带来那些被孙逊杀害的人的家人作为认证。
而且从其中一位受害者家属手中还拿到当时抵抗官兵时扯下来知府府兵专属衣物的衣角。
萧长瑾查看了近五年知府的卷宗,其中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
严正华将孙逊的罪状公之于众,将其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审判。
经核实,朱进财从未参与过孙逊杀人害命的时间,但售卖霉米,助纣为虐,死罪虽免,活罪难逃。
朱进财表示,愿意为苏州建学堂,争取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将功折罪。
念其态度良好,关入大牢一个月,以示警告,接下来半年内赋税翻倍。
朱进财没有任何意见。
萧长瑾将袁渠所做之事公之于众,多年来,袁渠每月拿出俸禄中一部分去捐助贫困人家。
凡是他经手的案子,无一冤假错案。
加之苏州水患一案,袁渠功不可没。
获封苏州知府,实至名归。
今夜,袁渠为萧长瑾和严正华举办庆功宴。
明日一早,他们便要启程回京。
许是终是能够回到京城,萧长瑾也不仅浮现出几分喜色。
严正华和袁渠并未多想,只当是事情终于解决,萧长瑾心中高兴。
趁着萧长瑾神色尚佳,严正华大着了胆子前来敬酒:“此番多谢殿下相助,这案子才算顺利解决。”
“殿下,下官敬你。”
萧长瑾:“不必言谢,本王与你皆是为父皇,为百姓做事。”
袁渠:“多谢殿下。”
萧长瑾明白,这声“谢”包含了许多意味。
萧长瑾:“希望袁大人不要让本王失望。”
袁渠:“下官定不负殿下所托。”
夏府,翠竹苑
柳娘为夏恒夹了一块羊排,不禁问道:“老爷似乎比平日回的晚了些,可是朝中有什么事绊住了脚。”
如今,夏恒和柳娘相处起来,多了几分随意。
夏恒点了点头:“今日早朝,陛下说苏州水患已经解决,宴王殿下和严正华马上就要回京。”
“苏州知府的案子,陛下有意让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
“今日去了刑部议事,回的晚了些。”
后面的话,夏糖无心去听。
他要回来了。
夏糖握着筷子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收紧。
他…终于要回来了。
从前他在,她习惯收摊后为他做糕。
他刚离京的那些时日,她似乎觉得少了些什么。
直到,他的侍卫告知,他离开之前安排人暗中保护。
她才有了真实感。
一种他从未远离的真实感。
这些日子,她格外的忙,新店开业,有许多要处理的事情。
客流量变多,人手不够,每日她都要忙到夕阳西下。
可是,闲暇之余,她偶尔也会想起他。
想着,等他回来,一定要带他开看看她的新铺子。
要让他尝一尝,海棠糕的新口味。
也不知,他那样挑剔的人,吃不吃得惯。
“糖儿。”
夏糖猛地回神。
只见夏恒和柳娘纷纷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柳娘率先开口:“你这孩子,你父亲叫了你好几声,你都没应。”
夏糖:“抱歉父亲,刚刚女儿跑了个神。”
夏恒:“待殿下回来,你和殿下的事,也得提上日程了。”
夏糖胡乱地点了点头。
方才那些外的心思消失得一干二净。
萧长瑾回了自己的院子,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萧长瑾武功高强,耳力自然超乎常人。
院中树叶沙沙作响,耳边的风凌厉了几分。
萧长瑾眼神清明了几分。
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