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寒潮最近很忙。
薄膜土豆快要成熟了。
他趁着夜色给村民们培训了相关事项。
“薄膜不能撕毁。
土豆收完就需要种大白菜来给土地换茬。
……
尽量做到资源利用。”
“村长,这薄膜不撕毁,我挖土豆有难度啊!”
“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薄膜第二年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有些专家就是吃人饭不干人事。不让农村人升火炉,说是怕大气污染。怎么现在又让多年使一次地膜?真是国家饭吃肥了不知道百姓怎么生活……”
底下有人絮絮叨叨。
“想换地膜可以,拿着拆下来的旧地膜给我,换新的一卷地膜。旧地膜要尽量完整。”
殷寒潮的眼睛在眼镜后闪过一抹精光。
“还有这回事?”
“这也行?”
村里人干活主打一个效率,挖土豆的第一步是挥起镢头,而不是拆地膜。
“那在上面绣一朵花呗!”
平日里干的活又硬生生多了几步工序,劳动力少的人家纷纷说出不满。
也有人嫌繁琐,直接开口嘲讽了起来。
不过殷寒潮倒是对底下人说的话没有在意。
前不久,压水管和铺路前后脚进行。
村里一大帮青年劳动力听到风声纷纷回到家帮忙。
现在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
有了水,殷寒潮又把目光投向了托儿所。
他要给托儿所的几个房间通暖气。
小朋友们下课会疯玩,冬天放个火炉在教室中间总归是不安全。
况且升火的话,一时又不知道选谁合适。
不能天天让家长轮流来吧,这样你托儿所的目的何在?可也不能死命薅着老师吧。
老师只拿一份微薄的工资,却要干比牛马还劳累的活。
这也不可行。
唯有建个锅炉,雇个人烧炭。
有暖气,几个月后的冬天就不用担心了。
这样想着,殷寒潮又开始向上面提申请款。
听说薄膜土豆还要把薄膜完整拆下来交给村长。
或者不损坏薄膜挖土豆。
一些按照老方法种平地土豆的人纷纷笑出了声。
这哪是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啊?这简直是添乱来了。
可直到真正挖土豆的那天,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一开始,殷寒潮就为侯家庄的土豆露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让村里有土豆淀粉机的人把机器维护好,摆放在小广场。
又通过江瑶联系了几个收购土豆的贩子。
接着,还联系了专车。
打算一个月后连人带车外加土豆淀粉,一起送去县城加工厂做成粉条。
这样,原料产自侯家庄的粉条就有了。
产品有了,销路慢慢找。
所以,村里差不多集体挖土豆的那天。
殷寒潮也有些紧张。
这是他小试牛刀—打造侯家庄农产品的第一步。
他的心里也没底。
可是在广场上等到太阳高悬,也不见有人把自家地里的土豆运过来。
殷寒潮坐不住了。
他打算去地里看看。
明明几天前看着大家地里的土豆秧苗长势都很不错啊。
一脸纳闷的殷寒潮走在路上。
不料地头的侯大勇脸上乐开了花。
侯大勇是在侯家庄一直待着的壮年男性之一。
去年他外出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就一直在家休养。
上半年新来的村长号召大家种植薄膜土豆。
侯大勇听到也看到过李家村种的大棚西红柿。
所以种薄膜土豆他非常赞成。
侯大勇有个朋友,名叫侯小强。
侯小强家的地和他家的相邻。
不过侯小强一家人都去城里打工了。
所以为了省事,他们种的是露天土豆。
今日,侯小强家kuku干半地了。
侯大勇家才挖了小几垄。
休息的时候,侯小强背着手过来。
侯大勇正坐在田埂上吃馍。
“呦,咋的,在家待着把你待软了。干活一点也不利索。”
侯小强起先还语带嘲讽。
直至看到侯大勇家地里的土豆,他就像失语了一般。
“这么大的土豆是你家的?你说这么大的土豆是你家的?”
缓了半晌,侯小强好像才找到语言系统。
“昂。”
原本土豆就大,外加有薄膜,更不好找点了,只能绕着远远的挖。
挥动锄头的次数多了,人也就累。
况且土豆一窝也多,人就更累了。
按这个架势,虽说今年土豆收成不错,可侯大勇的体力流失的也快。
想着,侯大勇便打算搬救兵。
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舅舅家,摇人!
“舅,今天忙着没?我哥他们在干嘛?
是有这样一件事,我家今年土豆下得多的很,我们挖不完了,你能让我哥他们来帮帮忙吗?
全是巴掌大的,把人累着实在挖不动了!”
“喂,姑,最近好着没有……”
听着侯大勇打电话,语气里掩饰不住的得瑟样,侯小强难得翻了个白眼。
看看侯大勇家一巴掌长的土豆,再看看自家拳头大小的土豆。
侯小强像被卸走了全部力气。
侯小强突然觉得,其实挖不挖自家土豆都没关系的。
这么大块地,他跟在侯大勇身后捡一些遗漏的土豆,也够他家今年吃一年的了。
是以,殷寒潮到了地头,就看见两人生无可恋地坐在一起。
一个纯属身体上累的双目无神。
一个大概是心累了。
毕竟他是从上家地里过来的。
随便看看,那个地里偶尔还有羊粪球一般大的拇指土豆。
不适合人吃,倒适合小猪小狗吃。
“咋的?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