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江瑶的种田生活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县政府,县长办公室。

“结合前几天的实地考察,外加村民电话反应,有个别村的路至今还是泥土路;居民娱乐设施几乎没有。你们看看这做的是什么工作?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人民?”

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张立诚叫了几个领导去办公室,关起门来训话。

事后,领导对于a县各个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大摸底。

趁着这个机会,殷寒潮向县里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不多时,健身器材、篮球架,以及最重要的水泥,全都运送了过来。

见材料准备的差不多,殷寒潮打算将侯家庄荒废的广场利用起来。

侯家庄一共两个广场。

一个广场离庙近,主要举办一些庙会、社火等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集中在过年。

另一个广场,以前属于“碾场”的地方。

“碾场”就是农作物收获后,让其脱壳的过程。

由于现在大多数人不种庄稼,故这个广场也渐渐荒废了。

只有零散几家的麦草堆在里面,预示着多年前的热闹。

殷寒潮打算初步把它建成一个马铃薯加工基地。

说干就干。

农村男人,在盖房子铺路上面,多多少少有点天赋。

所以目前只需要通过侯言平,找到村里擅长瓦工的人。

再让瓦工找几个帮忙的,把两个广场的地面用水泥铺起来。

铺广场不算个大工程,但比较麻烦。

将广场里面的杂草拔掉;把地面整理平整;铺上沙砾,再次整理平整;建立好边界;浇筑混凝土,继续整理平整;铺上麦草,定期浇水。

前前后后耗时一个月,侯家庄的两个广场都已面貌一新。

这时,在广场一周安装上面发下来的运动器材,顺便画一个篮球场,安装篮球架。

一个逢年过节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更扩展了它平日里的用途。

为了长久使用,殷寒潮还在广场周围安装了多功能路灯。

多功能路灯的意思就是能源来自于太阳能与电能。

起初,殷寒潮清理广场上的麦草的时候,村里还有人嘀嘀咕咕。

直至广场建成,通上电,一些反对声便也消弭。

原因无它。

村里有阿姨的女儿买来音箱。

闲暇时,阿姨把音箱带到广场。

会有一些村民跑去跳广场舞。

广场角落里,言智大爷会把他的棋盘搬来,几个棋友有空会切磋棋艺。

也有大爷搬来自己的凳子,一起“摸牛九”。

当然,闲暇娱乐活动是悄然兴起的。

殷寒潮是后来路过广场才突然发现的。

不过现在的殷寒潮,目光停留在他的第二个计划上。

修路。

对,你没看错,修侯家庄的路。

侯家庄的路总体上就是两个字,“难看”。

你家水泥铺一截、我家砖块垫一截、他家没钱,那就泥土里加点生石灰垫吧垫吧。

外加排水渠都在外面。

排水渠夏天容易招惹蚊虫;冬天路面易结冰,安全隐患大。

所以殷寒潮将修路这件事写成公告,贴在村委会门口的公告栏里。

“每家每户拉5车沙,他疯了吧!”

“能干干,不能干滚!”

“村里就三个半人,净整些劳民伤财的事。”

耳边的反对声依然不在少数,不过殷寒潮还无暇顾及。

眼下和修路同等重要的,是村民的饮水问题。

侯家庄的水资源不是很多,可既然前面已经在村口种了片树。

那么村口的水渠,便优先考虑改造。

只不过水渠除了人,牲畜也饮。

且一到旱季,水渠也被烈日蒸干了。

殷寒潮想了想,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去后山取水!

侯家庄原本劳动力就少,一听这个消息,连侯言平都开始反对了。

“劳动力太少,不划算。况且村里不是有水井吗?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

“不要再折腾了。村里年轻人又待不长久,这不是白费功夫吗?”

“靠人力得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吧?”

村里也有几位老人支持,不过声音廖廖。

“村里没水的时候,去隔壁村取水,他们也收你钱啊?既然不是免费用水,为什么自己村不搞一个?”

“这个好啊,惠及子孙的事情,一定要搞。”

殷寒潮下定主意,联系了外面的工程队。

带上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向着山里进发。

殷寒潮正在为吃水伤脑筋。

张立诚上一年的计划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A市有条河。

名叫洮河。

上一年被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

这不,“安全饮水工程”也被提上桌面。

等到输水管网铺设完全,自来水便可流进千家万户。

殷寒潮带着有经验的人进山,就遇到了另一群人。

“先回去将就将就,等我们建好,这一个沟里的所有人家,就都有水吃了。”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得知殷寒潮的来意,好言劝退了他们。

不料第二天,听见风声的村民,纷纷拿着镢头铁锹来帮忙。

更有甚者,还有村民开着农用车过来。

最后,在专业人士的劝说下,村里人只能无功而返。

但也有个别村民,隔三差五来看看进度。

当然,这都是后话。

就在殷寒潮改造侯家庄如火如荼的时候。

江瑶也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过了面试关。

虽然准备的很充分。

可尘埃落定,江瑶心里还是有些在梦里的恍惚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